青落自在山中坐,不问山外事!
他没有如同那些小说主角一般,奔波在外,牵连诸多因果际会,或是顺天而行,或是逆天而行。
青落,只如同一个局外之人,做他该做的事!
而洪荒天地中,渐渐的生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紧张到每个仙人之中,这种迷茫的感触,让他们失去了以往的高冷出尘,他们那自持无污无垢的道心,也开始了动摇!
落灵山的护山大阵也已经启动,一秒都不停息,护住了落灵山中的人,也隔绝了两重界!
青落没有巴巴的跑去在洪荒中奔波劳碌,也没有如其他散修一般煌煌而不可终日。
他只是整日呆在室内,炼他的宝,演他的法。
葛昆也一直在室内静静的推演这禁灵大阵,一次未出!山内只有宵烛打理着一应日常之事!
且说那商朝之国,乃是人间众多国中,最为强盛的一朝,文明开化最为先进的一国!
国力自是强盛无比,坐拥天下最富饶之地,接受天下数百诸侯国的朝拜供奉,是为天下共主!
然,天下没有不败的王超。若是如三皇五帝之时,人族众仙大贤皆在,自是可以万年而治。可如今,只是凡人之国,自有私心杂念之多,只有各自私利而生,不重天下苍生之利,安能长久?
在商朝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长久统治后,即便其中有无数贤王良臣励精图治,然终是国力日渐衰微!
到了第三十任商王时有就是帝乙上位后,商朝内忧外患渐渐生之。
帝乙即位,商朝国势已经显露颓败。帝乙在位初期,将商朝都城殷,迁移南方,到了豫州之腹地称之为朝歌!
朝向黎明,歌向强盛。
帝乙三年,昆夷攻打商朝,帝乙派遣将领南仲率军向西抵御昆夷的进攻,并且修筑朔方城。
当时,东北方夷族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九年,帝乙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而回。
帝乙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奋发图强,逐渐使商朝再次强盛,随后更是不辞辛苦劳累,十祀征夷,一举踏平无数蛮夷之邦,收归到商朝之统。
然而,也因为这他的操劳过度,在征战之中受伤无数,到了中年便重病归去!
他生有三子,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
其中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们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有妻之子,不能立妾之子,所以立帝辛为嗣子。
于是,年轻的帝辛便踏上了人王之位!他便是商朝末王,纣王!
纣王上位后,
第二年便大举祭祀其父,以重祖宗宗法,三祀亡父,表忠善孝义之心,赢得百官之心。
之后帝辛内外兼修,通量国家法理秩序,万民之行,以规律定。国家实力蒸蒸日上。
帝辛十年,大举出兵,帝辛征伐夷方,商军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与攸国攸侯喜合兵进攻,击败夷方军。
帝辛十一年返回商都附近,前后费时达250天。
帝辛十五年,帝辛复征夷方,这次征伐在帝辛十四年十月即已开始,延续至帝辛十五年四月,历时约九个月。
经历十五年的苦心治理,内外皆平!内有一干能臣将相,武文大贤。外有天下东西南北四方八百诸侯朝贡拜祭!
若只看这里,纣王当是为大兴之君,贤明君王。
但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这大概也许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直到了那一年,纣王三十岁了!
他之前的十五年当政里,日夜忙于战事国政,分身乏力,所以不曾亲自祭拜那女娲娘娘!
而这,便是一场大灾难的引火之始!
当那一日,再女娲圣殿中看到女娲娘娘的尊像时,便神魂颠倒!
而若是普通的女娲庙,即便女娲娘娘貌美风华,一般的石像也是无法展现出女娲娘娘尊颜的一丝之美的。
可商朝女娲庙这一尊,却是不同!
因为此庙乃是人间无数人族气运汇聚之地!当年朝歌初修时,便有南之圣姑,携带圣人法旨,亲自建造此座女娲神庙!
也因此,此座神庙乃是除了南部人族中最为灵性的一座!
只见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玉女各执幡幢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凤和鸣。奇彩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
纣王正在殿下祭拜之时,西方忽吹来一丝清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总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
王曰:“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
这一首诗,出自人王之手,落入圣人之眼!
天外天混沌之中,娲皇宫的天变了颜色,怒的红,愤的红!
为何而变?
因为这娲皇宫的天皆是她女娲的天!皆要看她的心情!
血染娲皇天!
祸降天地间!
沉寂了无数岁月的招妖幡出,轩辕坟三妖而动!
自此,这封神大劫便开幕了!
西方极乐世界,接引的声音空灵响起:“师弟,此事女娲可否记罪?”
准提随意一笑道:“我这一丝风,不过是一丝风罢了!
不是我这吹起了火,而是原本的火星趁风而燃了!
风助火势,火何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