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
倪光北和郭伟面面相觑,不知道顾松为什么把智能手机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把它称作新计算设备。
听起来,顾松是把它和电脑相提并论的。
实质上,智能手机的概念这个时候已经出现的。
在早年的时候,相对于笨重的电脑,掌上电脑这种产品也顺势而生。说穿了,掌上电脑也叫PDa,是从手持计算器发展而来,包括任天堂的gameboy,都可以划入掌上电脑的范畴。像傲龙科技生产的电子词典,也属于一种掌上电脑。
只不过,掌上电脑一直没有电话和短信的功能。直到1993年,还是ibm第一次推出了一款名为simon的智能手机。它的定义就是既有手机的基本通讯功能,又有基于计算核心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比如游戏,比如音乐,比如阅读。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款智能手机才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触摸操作的智能手机。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智能手机,还是塞班系统。
借助诺基亚的崛起,搭载塞班系统的诺基亚手机畅销全球。当年的顾松,就曾在手机之家这样的lùntán上找资源,下载电子书,换壁纸。
当然,此刻的智能手机,还远没有显现出后来的威力。移动通讯网络还不能提供足够的网络覆盖和网速,手机cPu和存储的性能也无法支撑更高强度的软件。智能手机作为新的计算设备奠定历史地位,还需要整合了新一代触摸技术和各种传感设备的iPhone在2008年横空出世。
看倪光北和郭伟两人一脸的疑问,顾松认真地说道:“英特尔和微软已经完成了对电脑的封锁,在这个领域去死冲,我觉得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智能手机,我认为现在还有机会。”
倪光北看他不像是胡说,也认真地说:“请讲!”
顾松点点头说:“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发展很快就会到达这样一个阶段:如果有一枚足够小巧的芯片可以安装在手机里,而且这枚芯片是已经能够达到现在奔腾三甚至未来奔腾四的处理性能,那么,能够随时移动的手机,就有了广阔的前景。”
“可是,”郭伟怀疑道,“便携计算设备,不是已经有了笔记本吗?”
“这不一样。科技是要为人提供便利性。假如手机的处理能力不比现在的台式电脑差,甚至于,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传感元器件,比如说感光镜头,都能整合到手机里。郭哥,如果有这样的一部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拍照、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社交、阅读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功能都不缺,而且是随时随地,从口袋里掏出来就能用。你觉得,这样一款产品意味着什么?”
一番话,在让倪光北和郭伟震撼的同时,也让他们进入到了顾松的思路,开始思考下去。
两人都是懂技术的人,顾松说的东西,确实是沿着现在的技术路线发展下去,迟早会出现的局面。
芯片在越来越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的同时,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数码相机已经出现了,感光元器件也确实在不断小型化。
通信网络基础在不断改善,如果是移动网络的话,现在第二代的gsm和cmDa网络已经开始铺设,3g网络的协议标准也已经开始进入到研发制订阶段。
如果顾松所指的智能手机是这样的一款产品,那它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何况,现在手机也已经逐步成为必需品了,未来的趣事也必然是人手一台。到时候更新换代升级成智能手机……
顾松继续说:“更主要的是,手机芯片领域,现在全球并没有形成像英特尔一样的垄断巨头。我想做的,就是从架构层面出发,瞄准3年后、5年后的智能手机时代,做手机芯片,移动操作系统。”
见两个人在认真听着,顾松将话题进一步展开:“只要肯投入,在技术方面迟早能够获得突破。更困难的一点,在于怎么提高市场占有率。郭哥,所以我要做漫游者这个数码产品品牌,我从u盘开始积累存储控制方面的技术,下一步我要做mp3积累解码技术,后面我还会做数码相机积累光电传感器和相机芯片方面的技术。在这个过程里,我的产品有市场销路,我的团队可以完成技术积累。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可以第一时间推出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手机。”
顾松以肯定的语气说道:“如果我的智能手机像现在的诺基亚一样,最终畅销全球,那么,我的移动芯片就是全球的标准,我的移动操作系统就是全球的标准。到那个时候,我会开始追上Pc巨头的布局,去考虑怎么研发下一代的计算机,用全新的、更有效率的架构,再去淘汰现在的冯诺依曼机,淘汰英特尔的x86架构。”
倪光北震撼莫名。
他本以为这顶多是个志向远大的少年,也抱有一腔爱国情怀在肆意展望,所以才喊出要做芯片造飞船的大话。
但他没想到,顾松的思路如此清晰,目标如此真实。他讲的内容,在技术上可行,在思路上严谨,而且他想得比自己都要狂放。
他想淘汰冯诺依曼机?那他是要做什么?量子计算机?
倪光北不相信地问:“你说你读的文科?”
顾松闻言楞了一下,喝了口茶不好意思地笑道:“确实是读的文科,这些都是业余爱好,业余爱好……”
郭伟翻了翻白眼,信你个鬼,业余爱好。他叹着气说:“怪不得你说要做手机。”
是啊,智能手机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顾松也可以等到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再买别人的专利授权,在aRm架构下,用高通的芯片,用安卓的开源,凭借自己对市场趋势走向的洞察,稍微提前那么一步半步,也可以赚到足够的钱。
但他的目标不止如此。
他需要尽快让人工智能走入这个世界,才能为自己的燧石计划聚集更多能量。
要赶在2023年以前完成目标,他要加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财富积累速度,还需要加速整个世界的科技进度。
除了与飞船有关的那些最核心、过于超前的技术,其他的东西,不妨拿出来。
倪光北默不作声,仍然在心中继续思考着顾松提出的这条路径的可行性。
其实一切说穿了,都是钱。
砸出足够的钱和时间,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必然的。
但历史上不乏更好的技术被埋入故纸堆的例子,因为次一点技术可能已经占领了市场,在源源不断地赚钱,也造就了坚如城堡的利益集团。
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才会成为标准。要不然,就像他现在不看好的方舟1样,最终可能沦为自娱自乐还到处讨不到好。
他看着顾松,也许这才是他读文科的目的吧。
去管理企业,在市场中探索商业模式,用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产生足够的利益回报来哺育技术,同时也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
倪光北认真地问:“你需要什么?”
顾松精神一振,忙答道:“我在燕京筹备一家研究院。现阶段,这个研究院我准备以研发u盘芯片、mp3芯片为主。当然,以智能手机芯片为核心目标的一整支研发团队,都是我需要的。只不过智能手机芯片,是我的3年计划,紧迫性没有那么强。”
“预算投入呢?”
顾松肯定地说:“现在我个人就准备了5000万的资金。下一步,我会以这个研究院为核心,把我能调动的资金尽可能地投入进去。保守地估计,3年内我能为这个项目投入不少于5个亿的资金。”
倪光北没料到顾松有这么大的财力和魄力去做这件事,他觉得很感动,却也很唏嘘:“恐怕还是不够啊。”
他的感慨很真实。
后来的雷布斯有一句名言:芯片行业10年起步,10年结果。
芯片从研发到标准化生产,至少都是三五年的周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耗费巨资完成研发出来之后,结果没有市场的话,研发成本就无法摊薄,进一步的迭代研发也就难以为继。
就像到后来,整个华国所有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花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高达几十亿美元,却没有英特尔一家企业的一半。人家每年百亿美元级的研发投入,并且还是在已经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下进行不断迭代,你让后来者如何追赶?
想要超这个车,除非整个行业发生剧变。就像移动时代来临,高通的崛起一样。在手机芯片这个领域,英特尔就无法与高通竞争。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意识,英特尔才不断地在下一代计算机上投入研发。
顾松脑子里虽然有挂,但想要提前进行手机芯片的研发,投入也不会少。他说道:“这个阶段,我想只做芯片设计,生产外包。等到将来有能力,再建厂生产。”
“就算这样,资金量的要求也不小。”
顾松看了看郭伟,笑着说:“我对自己赚钱的能力,还是有点自信的。”
郭伟失笑道:“这倒也是,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信你能搞出来了。”
倪光北摇着头说:“就算资金跟得上,现在人才队伍更加困难。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芯片还好说,要想做出世界领先的智能手机芯片,这样的一支队伍难找!”
顾松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反而可以克服。人才都是通过项目锻炼的,只要底子够、头脑好、肯用心,我们用2年的时间,用现在漫游者要主推的那些产品项目,是可以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的。”
倪光北点了点头,冷不丁地说:“好,这个事情,我觉得可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