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什么时候才能放我离开?”
“等需要把他接回来的时候。”
“他不会回来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阀主了。”
“不!他一定会回来的,他确实是一个领袖,但绝不是一个阀主。”
“你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
“不是我不放过他,而是财阀世界容不下他。”
对话的二人,正是赵趱与西斯托。
…
西元2997年底,暮阀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超额了30%的完成度,完成了经济上对前代的超越。
世界上各大财阀正常情况下,GDP平均增长率只能维持在3~5%之间,在第二次长夜战争之后,大多数财阀都出现过负增长现象。
甚至阿斯塔法财阀,因为外战失利之后,又有内战的余波,加之其领地的迁徙,曾经出现过两位数的负增长,导致阿斯塔法从一流财阀跌入了三流财阀。
暮辉财阀在一系列改革之后,GDP的增长率,在西元2997年达到了21%,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疯狂的GDP增长,使得暮阀在经济上重新与摩根财阀并驾齐驱。
虽然这种增长,是以牺牲军事为代价的,但依旧相当的可怕。
如果暮阀能继续维持这种高增长率,无论是对于摩根财阀还是财阀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这让人想起第二次长夜战争之前,南极洛卡斯共和国在西斯托的带领下,GDP连续二十六年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还有八年,经济增长速度突破了20%以上。
因为这样的成长,才使西斯托被当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长夜战争的爆发。
而第二次长夜战争结束之后,南极洛卡斯共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了许多。
当洛卡斯共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百分比,跌入了个位数。实际上他们对财阀世界,就构不成太大威胁了。
所以对财阀世界来说,最大的威胁来源,已经从南极洛卡斯共和国,变成了在郑鸿博改革下的暮辉财阀。
当然,要对一个世界性财阀动手,需要有足够的理由。特别是要对曾经的和平缔造者,郑华卿的后代下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做成铁案。
…
暮辉财阀第二个五年计划,在郑鸿博的领导下,在朱亮与杨松诚的共同策划下,在山德拉.德西尔的创造力支持下,在南云和慧同郑鸿熙海外资源的调配下,终于完成了方案确定。
暮辉财阀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改革的重心已经不集中于东南。
为了通过这份颠覆以往的决议,在暮辉财阀的内部,也争论了很久。
其中第一项重大的改革,就是自由企业改革。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允许非对暮辉财阀控股的自由企业出现。
自由企业,是在联邦政府成立后,财阀世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除了控股暮辉财阀的十二大家族企业外,所有的民众想要经商,都必须挂靠于暮辉财阀,或者挂靠在控股财阀的十二大家族企业之下。
所得利润的分配,都必须由其挂靠的暮辉财阀或者十二大家族企业来决定。
这些企业总裁,实际上只是财阀的高级打工者而已。
但如果允许自由企业的出现,就等于承认了与暮辉财阀同级别的企业出现,而财阀就有失去对这些企业控制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改革中,明确规定了,这些企业必须将其利润总额的25%上交给财阀,作为其在暮阀领地内,使用暮阀资源与人口,给暮阀的分红。
虽然同样是要和暮阀分利润的,但是有很大的区别。本来是由财阀或控股企业来决定利润分红,现在改为自由企业上交给财阀固定比例的分红。
当然,已经有明眼人看出来了,这种所谓的红利,就是财阀世界已经废除的企业增值税收。
因为有了自由企业的出现,暮阀的人口就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本来完全绑定在财阀企业的员工,一旦选择加入自由企业,就变成了自由人。
那么离开财阀编制的员工,其本来的固定路线,以及必要的生活补给,都成了很大的问题。
他们对于财阀设施使用,财阀领地内安全保障,医疗、养老的费用补贴,也就不能由暮辉财阀来负责了。
加入自由企业的,自然也就成为了财阀的自由民,因此,他们也必须向财阀购买服务。
根据其收入比例,或者最低定额的费用,用来购买财阀基础服务,继续使用财阀设施,得到财阀的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
当然,自由民依旧要为二级设施,三级设施以及更高级设施的使用付出代价,但购买各项服务后,可以享受与财阀企业员工同等待遇。
如果把自由民购买财阀服务,换一种理解方式。就是财阀允许自由民的出现,但自由民必须向财阀缴纳个人所得税。
当然,购买服务在各大财阀都有先例。然而财阀收取税收,在《杨朱法案》通过后,任何财阀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两项改革,如果最终能够得以实施,暮阀就如打了一记非常夸张的擦边球。
一旦计划真的得以通过,暮辉财阀的十二大门阀家族,势必都会蒙受重大的损失。
但如果从长远看,对整个暮辉财阀的发展以及十二大控股门阀,都会有更大的受益。
在得失之间,郑鸿博需要面对一场非常艰难的十二家族会议。
果然,就算东南内部,对这个决议也遭到了强大的阻力。
“这简直是胡闹!祖宗的基业也会被动摇的!”王家的守旧派家主王林怒拍桌子表示反对。
“是啊,我的意思和王家老哥一样!千年来的基业,怎么可以一朝动摇?我们各大家族利益如何保障?”杨家的新任家主杨森也表示非常坚决的反对态度。
为此郑鸿博又做出了更多的解释,但无论怎么解释,这两位老家主还是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