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陈麟这种菜鸟导演的就是喜剧片和青春片。
陈麟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回想前世自己看过的华夏经典小成本喜剧片,很快定格在三部电影上。
《夜市》、《疯狂的钻石》及《囧途》。
这三部电影都是经典的小成本喜剧片,而且都做到了以小博大,让投资商大赚了一笔,当然,导演也颇受瞩目。
《夜市》拍摄成本大约200万,当然这是在徐山争以及平嘻王自动降薪的情况下,最终取得的票房是1190万,票房约是拍摄成本的6倍。
《疯狂的钻石》拍摄成本约350万,最终取得了2350万的票房,票房是拍摄成本的6.7倍。
《囧途》拍摄成本约700万,最终票房是3763.5万,票房是拍摄成本的5.3倍。
在某部电影大卖后,观众比较好奇的就是投资方能赚到多少钱,尤其是那些票房超过10亿,20亿,甚至是30亿的电影,让大家想想都觉得刺激。
最刺激大家的应该就是吴景抵押了房子投拍的《战狼2》了,总票房56.8亿啊。大家都想知道吴景最后分了多少。
有人说吴景分了30亿!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就来说说华夏的电影票房分账规则和流程。
在华夏大陆上映的有国产片、合拍片以及进口片。国产片和合拍片无本质区别,进口片要另当别论。
首先,无论是以上三种片的哪一种都得拿出总票房的5%作为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缴纳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
其次,影片的票房总额,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就是向国税、地税缴纳各种赋税。
剩下的1-8.3%=91.7%是“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
净票房再按照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分配。
制片方与发行方如何分账?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净票房的5至15个百分点,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
那么,按照最大发行百分点来算,只剩下43-15=28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
也就是说根据与发行方的协议,制片方能得到净票房的28%至38%左右。
但是发行方只要5%的情况很少,除非你的影片是被大家极为看好或者发行方急需要发行你的影片才有可能。
以上的流程还只是最简单的影片分账方式。情况复杂的那就真是太复杂了。
比如,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点,一般占净票房的3至5个点。
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净票房的43%中的3至5个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净票房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至62%。
还有,很多情况下,制片方要求发行方预付宣发费,那么,发行方会将代理发行费提高到20个点,即要求分享净票房的20%。
如果制片方要求发行方既要预付宣发费又要预付制作费,那么,发行方会将代理发行费提高到25甚至30个点,要分净票房的25%至30%。
还有种情况,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发行、买断发行,这时就不谈什么代理发行费了。
发行方直接支付片方保底费或买断费,所有的净票房全部归属发行方,盈亏自负,与制片方无关,剩下的就是发行方和院线、影院的事了。
制片方与投资方之间如何分账?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家。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常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
2017年春节档上映的周星驰《西游伏妖》的投资方多达21家,成龙《功夫与瑜伽》的投资方也有十几家。
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
无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很多电影的片头出现多家“联合出品”、“联合摄制”的公司,不一定每家都会被算作投资方,有的只是制片方为了促进发行为其挂个虚名而已。
为了责权清楚,方便操作,不论投资方有多少家,发行阶段的制片方必须是一家,制片方物色的发行方也必须是一家,但发行方挑选的院线可以是多家。
另外,制片方不一定是制作方/承制方,后者只是像承包工程似的来料加工,不参与投资,不参与发行,从制片方手里得到制作费,挣点辛苦钱。
其实,还有叫“中数代理费”的要支出给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而且是根据你票房有没有超过6亿来分别征收的,为了避免大家混乱就直接忽略吧。
其实大家从中就可以看到,影片大卖,其实获利最多的是影院,至少50%,稳赚不赔。
但是分两面看,你也要有影院才行啊,不是实力特别雄厚的,你根本没那么多资本盖影院,因为影院投资真的需要很多钱。
像是旺达就厉害了,本身就有自己的影院和院线,现在还搞影片制作,发行,可谓是一条龙上下通吃,绝对的影视圈大佬。
说了这么多,就以吴景倾家荡产抵押房产8000万投资的《战狼2》来举例说明。
总票房:56.8亿。
净票房:56.8*0.917=52.08亿。
制片与发行方:52.08*0.43=22.39亿。
制片方与发行方的约定是8亿以下,制片方占88%,发行方占12%,8至15亿,制片方占75%,发行方占25%,15亿以上,制片方占85%,发行方占15%.
制片方:22.39*0.85=19.03亿。
制片方中的投资方包括北京登峰国际(吴景自己公司)、嘲风影业、春秋时代(霍尔果斯)、捷成世纪、霍尔果斯橙子映像(董事长是邓潮)以及登峰国际(霍尔果斯)。
看投资方有些多,直接看投资占比吧,吴景是8000万,拍摄成本大概是1.5亿。
吴景:19.03*0.8/1.5=10.15亿。(这些都是大概算的,还有很多不一定准确,比如成本问题等)
这10个多亿还要去掉8000万成本,以及吴景公司及个人的税收,最后吴景应该能够得到近9个亿,这也是无数人几辈子都得不到的财富。
说完这些,回到现实。三部电影里《疯狂的钻石》的投资回报率最高,但是这部电影已经在今年的6月30日上映了,只能去掉。
《夜市》的投资成本最低,回报率也略高于《囧途》,看起来最合适。
但其实陈麟更看重《囧途》,因为这是一个系列片,而且是一个大卖特卖的系列片。
主演徐山争因为执导这个囧系列,不仅是钱挣得盆满钵满,更是一跃成为最受资本青睐,最受明星追捧的顶级大导演之一。
囧系列是一个聚宝盆,不过现在版权在自己手里,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大大受益。
喜剧片就暂定《夜市》与《囧途》,然后就是青春片了。
青春片有很多,自从赵燕子的《致我们的青春》票房大爆之后,一大波青春片纷纷上映。
《同桌的他》、《匆匆那些年》、《栀子花又开》、《右耳》等等等,一时间大家都被青春片包围了。
青春片主要卖的是情怀,你要是好好拍大家的青春也还可以,但是几乎每部都是堕胎、悲剧、狗血这就让人受不了了,青春片简直是被玩坏了。
所以,很多的青春片都被观众大骂,经历过这么多烂片的洗礼后,大家也都理性观影,拒绝烂片。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的青春片,《那些年》、《把我哥带走》、《我的女孩时代》等等。
要说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那些年》、《致我们的青春》以及《我的女孩时代》。
《那些年》与《致我们的青春》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本,这两本小说作者现在应该已经在写了,涉及到一个版权问题,只有《我的女孩时代》是原创电影。
所以青春片的话就暂定一部《我的女孩时代》,另外两部到是可以去问问版权,如果有机会的话就买下来,将来可以自己拍,又或者以版权为由参与投资都可以。
那么现在剧本就暂时定下了《夜市》、《囧途》以及《我的女孩时代》。
用哪本作为自己的敲门砖,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导演之旅呢。
“小九,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十几分钟了一动不动。”李四看到陈麟似乎一直在思考,小声问道。
“我在考虑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剧本。”陈麟闻言随口道。
“电影剧本?!”李四闻言双眼圆睁惊呼道。
坐在另一边的王二和张三听到惊呼声也转过头来。
“小九说要拍电影。”李四看到两人的疑惑急声道。
“拍电影?早着呢,我只是在考虑剧本。”陈麟闻言赶紧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