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明朝竟然还有这样的奇人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听到李如松终于表明了此行的目的,王婆婆心下迟疑不定,面露难色。

  她一直希望李如松可以知难而退,明白自己一直不去请戚继光出来,能理解这番苦衷。

  没想到李如松还是不依不饶,终是提出来了。

  正在犹豫间,想着到底要不要叫人去请戚继光的时候,只听坐在一旁的秦良玉开口了。

  “没必要吧,我师傅的兵书还没完成,正闭关写作呢。如果写完了,自然可以印几本副本送给李将军。现在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虽然已经做了秦良玉的手下败将,而且还是两回,但李如松出身世家,涵养极好,倒也丝毫不生气,他对着秦良玉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然后继续对踌躇不定的王婆婆道:“不瞒戚夫人,晚辈不远千里从山西赶来,实是为戚少保所著兵书而来。戚夫人,您知道晚辈的老师徐渭徐先生吧?”

  王婆婆楞了一下,点头道:“自然,当年他从投奔我家老爷,文采韬略颇有见识,所以老爷才举荐他去你父亲府上,最后做了你的兵法老师,他怎么了?”

  李如松轻叹了一口气,唏嘘道:“徐先生博学多才,不仅对兵法有理解,而且诗词文章,乃至山水绘画,无一不精,可就是……”

  顿了一下,似乎感觉这么说自己的老师不太好,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形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

  “可就是脾气太古怪了一点,当年在辽东之时,他就时常于其他人发生口角争执,动不动还要动手。去年时候,朝廷命我担任山西总兵,我自然也打算请徐先生跟我一同赴太原上任。可没成想……”

  “没成想怎么了?”王婆婆倒是也稍微了解过徐渭这个人。

  她隐隐已经猜到了肯定是他又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举了。

  只听李如松先是怅然一叹,接着摇头说道:“徐先生竟然把我痛骂了一顿,差点还要去厨房里拿菜刀出来砍我,说我请他去太原,是要害死他。您瞅瞅……这是怎么话说的。”

  “还有这等事?”戚夫人蹙眉,显然即使是提前有些心理准备,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

  “是啊。而且我听说他身体非常不好,恐怕已时日无多了。”李如松苦笑一声,“晚辈一到山西,却是发现许多事情颇为棘手,宁夏的哱拜现在是蠢蠢欲动,而其战法与戚少保当日抓捕之蒙古北蛮部落多有相似,因此晚辈便千里迢迢赶来,请戚少保赐教御敌之法。”

  这一番话听在秦良玉耳朵里,倒是新鲜。

  徐渭的名字她之前是从未听说过,看师娘和李如松这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还是这么一个有些疯疯癫癫之人。

  只是不知道这人做过什么,大家好像都很重视他的样子?

  想了想,正好也可以趁着这个话茬,引开李如松想见戚继光这事儿,便发问道。

  “师娘,这位徐先生,是什么来路?听着好像很有故事啊?”

  王婆婆转瞬之间便知道了秦良玉的心思,便在桌边坐好,端起热茶,慢悠悠的给秦良玉介绍了起来。

  话说之前曾经来拜访的大文豪王世贞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倜傥不羁,为人,然而这是跟普通人比的。

  如果是跟这位徐渭徐文青比一下的话,写出《金瓶梅》的王世贞都可以算是儒家楷模,道德模范了。

  徐渭天资聪颖,六岁读诗,九岁作文,闻名乡里,有神童的美誉。

  然而他又是一个小妾所生,从小生活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因此造就了他孤傲不逊的性格。

  又加之他后来科举不顺,八次科考不中,便一直郁郁寡欢,更让其性格怪异,容易走极端。

  直到嘉靖年间,倭寇乱起东南,他当时正好居住于杭州,平时又颇好兵书,爱谈兵道,因此便时常发表相关议论。

  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正为倭寇之事焦头烂额,得知坊间有此等人物,便经常拜访他,请他做幕僚。

  当然了,与此同时,胡宗宪也向朝廷提议,要求把在山东治倭有功的年轻将领戚继光调来浙江。

  那时候,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而戚继光则是总兵,自然也会时常出入胡宗宪府上,共同商议抗倭之事。

  自然就认识了。

  后来,这徐渭倒也不负盛名,帮助胡宗宪助擒获倭寇首领徐海,又亲自出海去做说客,招抚了海盗头子汪直。

  只不过这之后,他人生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倭寇剿除之后,胡宗宪因为严嵩一案被牵连入狱,并且最终死于狱中。

  而与胡宗宪有关的人,也或多或少的都被牵连了,徐渭虽然只是一个幕僚,只是他名气极大,从此便因为害怕被逮捕迫害而惶惶不可终日。

  更是曾躲在家中,多次尝试自杀而未遂。

  又因精神错乱杀妻入狱,受尽种种磨难。

  等到出狱之后,生活窘迫,无着无落的徐渭只能北上塞外。找到了以前的同事戚继光,投奔到其麾下。

  后来又机缘巧合,去了李成梁府上做了李如松的老师。

  不得不说,从李如松后面的表现来看,徐渭确实是有大才之人,起码把李如松的兵法教的没毛病。

  听闻徐渭的近况,好歹也算有过几面交情的王婆婆也不禁唏嘘不已。

  虽然知道他素来言语无状,时常发作。

  只不过没想到,年仅如今已年仅七旬的徐渭,精神状态却好像更加糟糕了。

  念及其堂堂一代才子,现如今竟已落得个如此光景。

  不得不扼腕叹息。

  人生无常啊。

  秦良玉听着咋舌,忍不住感慨,这大明子民真是多奇志,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物。

  王婆婆和秦良玉谈论着这位命运多舛,个性癫狂的徐渭之时,李如松一直极有耐心的默默听着,也不插嘴,只自斟自饮着茶水。

  终于等到王婆婆说完了徐渭的往事,他立刻收敛了面上的笑容,又一次抱拳正色道:

  “晚辈再一次恳求戚夫人应允,请戚少保来前院一叙。晚辈感激不尽。”

  绕了半天,还是回到了这个问题上。

  秦良玉正待继续把这话给怼回去,却不经意间听到从门外传来了潺潺脚步声。

  赶忙抬头望去。

  王婆婆和李如松也觉察到了秦良玉的动作,也赶紧都朝着门口方向看去。

  脚步声渐近,片刻间,一个身影便出现在了门口。

  这位慢慢走来的人除了戚继光,还能是谁呢?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