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在高安,原51师153旅旅长张灵武在战场上被机枪子弹击中右膝盖,造成膝盖严重骨折。
由于高安战地医护条件很差,伤口当时清理不干净,加上送回到大后方的火车上长途劳顿,等到达桂林的后方医院,他的伤口红肿流浓,情况十分糟糕。
鉴于创口溃烂面积有扩散的趋势,不采取断然措施及时抑制的话,恐怕会危及生命,医生建议他最好接受截肢处理。
一听要截肢,张灵武急了,最后都从腰间抽出手枪,一把拍在医生的桌子上:“不必罗嗦,要踞腿,不如先一枪打死我!”。
医生也只好战战兢兢答应他尽力治疗,不截肢。张灵武还不放心,生怕医生护士在他睡着的时候做手脚,连睡觉都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
伤腿石膏打了大半年,还是不见起色,伤口总是反复发炎,右腿仍有不保的危险。内地医疗条件有限,若要转往香港治疗,费用昂贵,张灵武难以负担。
后来王耀祖上报到第九战区上去,得到特赏养伤费以慰创伤,张灵武这才得以前往香港医院诊治。
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张灵武的右腿是保住了,但膝盖关节却变得僵直再也不能弯曲,从此他只能直着右腿走路,成了“瘸腿将军”。
离开部队好久,张灵武终于回到了久违的74军,而这时军内的人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不可能官复原职了。
张灵武当时已经去了桂林疗伤,留下153旅旅长一职由邱伟达继任。旅部一裁,各旅长们就得各寻出路了。
有本事的旅长不至于失业,资深的升为副师长,对有需要的师,军委会还比照日军的编制,设置了步兵指挥官的职缺,资浅的旅长就调任师步兵指挥官。
51师的原旅长中,151旅周治道最早当上旅长,相对比较资深,他升上了51师副师长,张灵武和接替他的邱伟达则双双在1939年6月被调为师步兵指挥官。
不久,邱维达考上了陆军大学特别班,王耀武又将邱维达调为57师的副师长,拿一份干薪去读书,也算是安插到57师去的嫡系。
不过现在的58师高级军官,却形成了一个若有若无的小圈子。
包括师长廖龄琦、步兵指挥官李松、第17团团长王博雄、第173团团长蔡人杰、第174团邓竹秀与补充团团长何岚。
这些人与王耀祖和军部之间的关系有点微妙,尤其是廖龄琦,对军长王耀祖并不惟命是从。
就在这个时候,张灵武拖着一条腿回来报到了,军长王耀祖提请派他去58师任副师长。
张灵武是王耀祖的亲信,王耀祖要派他去58师,既提拔了张灵武,又可借助他去对58师加强控制。
以张灵武凭他的资历和战功,当这个副师长名至实归,至少在表面上,58师没什么闲话可说。
张灵武空降到58师,刚开始也是常常被架空,何况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副师长,但他不是一个吃闲饭的人,决定要干出一番东西来。
于是张灵武跑回51师来找人,15团团长刘光羽、153团团长卢星都是他的嫡系人马,甚至都找到了三狗来。
但这个只是先打了个招呼而已,现在想调动已经很难了,错过了六月份大调整这个时机,现在到了1月,几乎所有的位置都已经定下来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想移动一个都很难,51师现在师长是李天侠,算是张灵武的老上级,也是他的对手,自然是不会让张灵武随便拉人走的。
而在58师则更是,都是浙江帮,铁板一块,单凭张灵武一个人,根本打不进去,更别想是安排几个要职进去。
现在张灵武只能是暂时维持原状,老老实实干个虚职,静待机会,或许等到大战来临后,部队损失或是缺人时候,才是重新洗牌的时机。
日军101、106两个师团在高安一带和中**连续拉锯,损失颇多,士兵也疲惫,都被调回到南昌和南浔线去做防守师团了。
现在奉新的防务主要是新来的第34师团,日军第34师团是新组建的师团,在日本大阪组建,和第4师团在同一个地方。
历史上有称大阪师团是废柴、是生意师团,大阪人善于经商,生活相对富裕,所以就很惜命。
部队接到出征命令后,就会有大量的士兵以无数种理由来躲开命令,什么受伤头痛腹痛等等。
部队长没有办法,只得站在军医所门口来,协助军医检查,就算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士兵能找到理由不上战场。
那些被迫要求上战场的,就磨磨唧唧地收拾,行军也是极为缓慢,路上出各种各样的状况,以拖延速度为主。
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等到其他部队要战胜时候,大阪兵突然神勇起来,飞速赶到战场,宣称参与了胜利的战斗。
除了不愿意打仗,大阪兵还非常会做生意,把部队里的物资转手就卖到军营外面去,对象毫无界限,日本人、中国人、老百姓,甚至是中**人,都行。
当然,这些只是传言而已,大阪师团包括34师团,没有这么传说中的不堪,但相对熊本第六师团这样的精锐部队来说,战斗力确实是一般。
日军攻占武汉后,由于战线的拉长,日军在兵力上已渐感捉襟见肘,正规的野战部队基本上已经用到了枯竭。
侵华成为日本国力的庞大负担,可是又不能就此退出,只好不尴不尬地这么挂着,也就是陷入“持久抗战”。
日本国内的预备役都在陆续组建师团,101、106师团还算是比较早组建的,34师团在1939年组建,马上就拉到了南昌地区来担任奉新地区的防务。
为了守住华中占领区,冈村宁次以武汉为中心,将第十一军所属的七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团洒雨点一样配置在长江南北岸。
联队以上主力主要集中于南昌、奉新等城防阵地内,外围以中队级部队据守山丘小据点,而在这些小据点之间,则安排大队级部队随时应援。
对于广阔的乡镇地带,日军就无力完全布防了,至多在重要关卡和渡口,再部署一些小队级部队警备,其它只能交给伪军去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