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节 青泥隘论军议政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却说诸葛亮一行数百人,溯襄江而上,过房陵,于南乡登陆,往北再行百余里,便无路途。诸葛亮遥见群山嵯峨,料不能过,便寻地扎营,同时遣诸葛均赍书飞报徐庶,明言粮米仅能支撑两月,请其速遣军接应。

  诸葛均引数人一路翻山越岭,晓行夜宿,十余日后,方至青泥隘口。

  伏路军士拦住诘问,诸葛均忙将出书信,言道:“我等皆乃徐元直挚友,欲前往河东寻访,请诸位将军放行。”

  为首伍长闻言,顾谓所部军士道:“你等可知徐元直何许人也?”

  众军士愕然相顾。

  诸葛均见状大急,忙道:“诸位将军,徐元直乃颍川徐庶,元直为其表字。”

  伍长猛省,连声道:“原来是徐军师好友,我等失敬!先生可入关稍事歇息,待某禀明将军,或可许以马匹代步。”

  诸葛均大喜!从之。

  入关后,伍长径自请见赵胜,禀明缘由。

  赵胜闻知,略感讶异,便令传唤诸葛均等问话。

  少时,诸葛均入见,参拜毕。赵胜道:“武关现为曹军占据,其余小路皆乃险径,先生等从何而来?又如何得过?”

  诸葛均拱手道:“回禀将军,我等从襄阳而来,一行数百人,多为老弱,又不敢途径曹操治下,故溯江至南乡登陆,奈何群山阻路,家兄便遣某前往河东,面见元直公求助。恳请将军借马数匹,我等感激不尽!”

  赵胜闻言,忖道:“此人乃徐元直之友,莫非亦乃贤才?且于南乡尚有数百口。主公求贤若渴,本将何不助之?”心下计较已定,遂谓诸葛均道:“先生即为元直公挚友,何须赶往河东求助?本将赵胜,忝为青泥隘守将,与元直公共事大将军,何分彼此?若先生有何难处,何不见告?本将定尽绵薄之力!”

  诸葛均闻言大喜!拜道:“将军高义!某代家兄谢过!”言毕,将诸葛亮一行遭遇尽数见告。

  赵胜闻说,嗟叹不已,拱手道:“先生等皆为济世之才!若投大将军,必得重用!既然南乡诸公粮米告罄,本将这便拨军千人,随先生往援之。至于贵兄长书信,可令从人快马往送元直公。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均再拜称谢道:“全凭将军吩咐!”

  赵胜遂调兵千人,随诸葛均前往南乡,务必将之尽数接入雍州。

  十日后,信使抵达河东,徐庶拆书览毕,大喜!急修书一封,飞报马超,言称诸葛亮、庞统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宜重用之!

  长安城,马超接报大喜过望!急令丁大贵集合亲军,欲亲往青泥隘迎之!

  李开进言道:“眼下只见元直书信,青泥隘并无传报,主公如此急切,即便彼等来投,恐亦不见容于诸将,望主公思之!”

  李迪亦道:“即便其等真如元直所言,可目今仍为白身,主公无需亲迎。”

  马超闻言,寻思不无道理,心道:“诸葛亮名传千古,虽然被演义美化夸大了部分,但肯定是当世首屈一指的人才!一定要弄过来,说不定还能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成就一段君臣佳话!还有庞统,也是一流的谋士,只因为死的早,所以成就不大,了不起以后不让他去西川,没有落凤坡,他想死都难,哈哈哈。。。”一时间,马超兴奋不已,遂传令丁大贵前往青泥隘等候,但有消息,便飞马来报!

  丁大贵领命辞出,引千余亲骑,直奔青泥隘。一路风驰电掣,三日便抵达关上。

  见赵胜竟亲自相迎,丁大贵忙躬身施礼道:“见过平东赵将军!”

  赵胜岂敢托大,疾步上前扶起,拱手还礼,大笑道:“丁将军折煞本将了!将军贵为主公亲将,本将安敢受礼?”

  丁大贵闻言,肃然道:“赵将军差矣!若某家随侍主公身畔,自然无须施礼,然今日乃奉令公干,将军名位远高于某,若不施礼,岂非有违军法?”

  赵胜暗赞一声,朗声道:“丁将军所言甚是,本将受教!”言毕,传令亲军设宴,为丁大贵接风洗尘。

  二将虽初次会面,但皆为军中豪杰,自是推杯换盏,渐次熟络。

  少时,酒酣耳热,赵胜停盏道:“本将已不胜酒力,丁将军勿怪。”

  丁大贵愕然道:“将军神清目明,何出此言?”

  赵胜正色道:“本将奉令镇守关隘,若醉酒,岂非荒唐?还请丁将军自便,本将陪坐叙话。”

  丁大贵闻言,肃然起敬,亦停盏不饮,寒暄道:“将军自随主公起兵凉州,屡立功勋,多负辛劳,然某家追随主公数年,竟寸功未立,端得愁煞人也!”

  赵胜微笑道:“待主公平定冀州,必然兵出潼关,届时以丁将军之勇,何愁大功不得立?”

  丁大贵长叹道:“话虽如此,但某家着实心有不甘。”

  赵胜道:“此言差矣!自建安九年至今,本将亦寸功未立,盖因为将者,休战时当忠谨任事,战事起则闻令奋勇!何来不甘之说?”

  丁大贵见说,起身急道:“将军冤杀某家也!现今晋阳守将王伯至,原名王大捆,何其不雅?后蒙主公更名王达,赐字伯至,又是何等荣耀?某家名大贵,自觉粗俗不堪,亦寄望主公赐名,怎奈无有战功,又如何开口?故急于立功自显耳!”

  赵胜闻言,暗自捧腹,强忍笑意道:“本将错怪丁将军了,还望恕罪!”言毕,竟按捺不住,仰天大笑!

  丁大贵见状,恼羞成怒!喝道:“某家所言皆发自肺腑,将军切勿取笑!”

  赵胜闻说,自觉失礼,遂起身拱手道:“胜并非取笑,乃将军过于爽直耳。今日初见将军,便觉甚为相合,若蒙不弃,胜愿与将军结为兄弟,从此祸福共之!”

  丁大贵闻言,转怒为喜,慨然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赵胜大喜!遂叙及年齿,赵胜年长四岁为兄长,丁大贵为弟。二将就于关上焚香立誓,结为兄弟。

  拜祝毕,丁大贵道:“方才饮酒结拜,小弟竟忘却主公大事!敢问兄长,襄阳来投之人何在?”

  赵胜道:“南乡距此两百余里,且多为山路,陡峭不堪行,故尚未回报。”

  丁大贵道:“也不知是何方神圣,主公竟欲亲迎?”

  赵胜闻说,暗惊,谓之道:“为兄只知其人乃河东徐参军挚友,想必皆为良才!”

  丁大贵道:“何止良才!元直公曾致书主公,言称其间有二人,皆乃经天纬地之才!胜却元直公十倍!然小弟以为,定为虚言!”

  赵胜大惊!连声道:“元直公果有此语乎?!”

  丁大贵猛点其首,将出徐庶之书,道:“元直公书信在此,兄长一观便知。”

  赵胜接书览毕,沉声道:“元直公乃高士也,岂能虚言相欺?此二人定非凡俗!然我等皆乃军中粗汉,恐接待不周,若失却礼数,致使其等往投别处,罪莫大焉!须即刻遣人急报主公!”

  丁大贵然之,便具书明言此事,即令亲军飞报马超。

  长安城,马超接报,啼笑皆非,遂令李迪主理此事。

  李迪接令,不敢大意,行文召集张既、法衍等于青泥隘取齐。

  却说赵胜所部千余人,一路护送诸葛亮一行,跋涉二十余日,方抵达青泥隘,李迪等忙迎入关内,嘘寒问暖,安排住处,好一阵折腾后,天色已晚,便传令亲军送上饭食,待其等歇息一晚后,明日再来拜问。

  次日,李迪亲往诸葛亮等人住处相请,言称宴席已就,请其等赴宴。

  诸葛亮等互视一眼,欣然从之,请司马徽先行,诸葛亮、庞统作陪,诸葛均随侍左右。

  少时,众人对席就坐,互通姓名毕,李迪下席,拱手道:“大将军久慕诸公盛名,惜军务缠身,故遣迪等前来迎接,失礼之处,还望诸公见谅!”

  司马徽起身还礼,微笑道:“叔明公无需多礼,我等皆荒野村夫,何来盛名?又岂敢惊扰大将军?”

  李迪道:“先生过谦了,公等若非英才,元直公岂能力荐?”

  忽庞统插话道:“敢问叔明公,徐元直现居何职?”

  李迪对司马徽歉意一笑,转头答道:“元直现任大将军府参军,领军师将军,眼下驻守河东。”

  庞统浓眉一掀,接着问道:“大将军屯兵幽并,复有远图否?”

  李迪见问一怔,答道:“此乃军事,迪无权过问,诸公何不前往长安,寻文优公问之?”

  司马徽等大觉讶异,诸葛亮道:“久闻大将军理政治军之法大异天下,今日见之,果不其然!”言毕,转身对赵胜等武将拱手一礼,接着道:“亮等坐困南乡,幸得众军相救,敢问往接亮等之千余军士乃哪位将军所部?”

  赵胜忙起身回礼,肃容道:“先生无需多礼,往迎先生之军士,皆为在下所部。”

  诸葛亮深施一礼,道:“多谢将军搭救!亮等感激不尽!敢问将军,似此精锐之士,贵部尚有几何?”

  赵胜见问愕然,愧然道:“在下所部皆普通军士,岂敢冠以精锐之名?先生切勿再以精锐称之,若被幽并同袍闻之,在下无颜见人矣!”

  诸葛亮闻言大惊!拱手赞道:“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军真乃良将也!”

  赵胜闻说,连连摆手道:“先生谬赞了!大将军帐下战将如云,在下能位列末席,已属万幸,实不敢当良将之称!”

  庞统闻言亦惊,接话道:“将军过谦了,贵部军卒令行禁止,纵然行于崇山峻岭之间,亦秩序井然,若仍不得精锐之称,天下诸军皆为土鸡瓦犬耳!”

  丁大贵闻说,大笑道:“这位先生言之有理,以某观之,曹操、孙策之兵确为土鸡瓦犬!”

  赵胜闻言暗怒,斥之道:“大贵休得胡言!孙策所部我军并未交锋,姑且不论。只冀州精兵,便不可小觑!范阳之战,即便杨将军亦险些折戟!若换作我等,必败无疑!”

  丁大贵不服,争辩道:“杨将军误中张辽之计,非战之罪!若两军堂堂对阵,则张辽必败!”

  赵胜大怒!欲待呵斥,又恐徒惹人笑,遂不予理会,拱手环施一礼,道:“大贵乃军中悍将,言语粗莽,诸公见笑了。”

  诸葛亮微笑道:“敢问赵将军,方才丁将军所言果为实情乎?”

  赵胜正色道:“若真列阵而战,在下所部便无惧天下精兵!遑论幽并锐士?!然兵者,诡道也!岂能以战力分高下?”

  诸葛亮心下暗赞,又问道:“如此大将军麾下定有长于练兵之将,其人莫非赵将军乎?”

  赵胜道:“非也!在下只堪守关而已。练兵之法皆为大将军亲创,诸将只需依法行之即可。”

  诸葛亮连声道:“不知将军可否赐教?”

  赵胜见问,目视李迪,见其微微点头,遂答道:“自征兵始,先练体力,两月为期,顶盔掼甲一气奔行三十里方为过关,否则转为役吏。再练队列,亦两月为期,横竖百人成阵,需静立一个时辰纹丝不动,通过者再依个人擅长,分骑、枪、弓、刀盾等兵种,操练三月后,方可入营为新兵。”

  诸葛亮闻言恍然,暗忖道:“难怪大将军失于大略,仍屹立不倒,原来全凭兵锋耳!如今看似雄踞数州之地,实则寸步难进,惜哉!”念及此,遂谓赵胜道:“眼下幽并战事稍歇,依赵将军之见,大将军当用何策图之?”

  赵胜略作思忖,答道:“战事筹谋自有文优公、元直公等当之,在下等为将者,只需听令行事即可。”

  李迪见众人只顾谈论,遂出言道:“诸公高论,待面见大将军后,言之未迟。”言毕,举杯邀饮。

  诸葛亮等虽对马超治军之法仍不甚明了,但碍于李迪之言,不便再问,遂亦举杯相应。

  司马徽举杯浅尝辄止,问李迪道:“久闻大将军治下并无士族百姓之分,敢问诸公,似此纲常何在?”

  法衍见问,拱手答道:“大将军曾有言:民为水,我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无百姓奉养衣食,我等士族百官皆冻饿而死矣!何来纲常?”

  司马徽闻言,竟无一语相辩,低头沉思不语。

  诸葛亮等亦震惊不已,相顾无言。

  李迪见之,忙起身邀饮,劝其等前往长安面见马超。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