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掌柜正在人群后面,眯缝着眼睛看着热闹,听郑钱叫到自己,他慢慢走过来。
朱掌柜朝着马大宽一拱手说:“哎呦,这位马老板,好眼力,看郑老板的那个意思,马老板这第一关是过了,既然这样,就请诸位移步到我店铺里吧,各位请……”
话音未落,人们就开始涌出郑钱的小店铺,朝着朱掌柜的店铺走。
朱掌柜家的店铺其实距离马大宽的店铺最近了,或许就是因为比较近,他才最是担心作璞轩抢了自己的生意。
因为马大宽是这次比斗的主角,所以,看热闹的人都故意走在马大宽的身后面,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一进朱掌柜那店铺的大门,就在迎面的一个木桌上面,摆着一个大物件儿,或许,这个大物件儿,就是这第二次斗宝的目标和题目。
那是一件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带颜色的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代是我天朝古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化艺术上群芳争艳。
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可谓世界闻名。
现在摆在马大宽面前的这个唐三彩,是个三彩骆驼,高度近乎1米,骆驼的身上搭挂着兽面纹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显得十分逼真。
骆驼引颈张口,后肢直立,前腿略弯,仿佛刚从卧姿直身而起,仰天长嘶,准备踏上西归的征途,造型极其威武恢弘。
仔细看着这个昂首嘶鸣的骆驼,人们似乎在恍惚间,仿佛身处在大唐盛世的气氛里,感受着异域与东方的传奇。
看热闹的所有人,也被这件唐三彩骆驼给震住了。
不是因为大家孤陋寡闻,而是这件东西实在是太完美了。
这件三彩作品不仅色彩鲜艳,釉色明亮,而且造型精致准确,更主要的是,在三彩骆驼那光亮的釉面上,有很多微小的开片,像一个个小裂纹一般。
这种开片主要是由于胎和釉的收缩比不太一致而造成的,胎的收缩比较小,釉的收缩比较大,在它烧制的过程和冷却的时候,表面的釉子就会产生收缩,因此在釉子的表面,会形成这种裂纹。
对于唐三彩的鉴定,这种细小的开片也就成了鉴定唐三彩釉面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当然,后世技艺高超的造假者们,也肯定会在这方面做手脚,甚至仿制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
在众人的一片惊呼中,朱掌柜慢慢抬起了手,一指那唐三彩骆驼,对着马大宽说:“马老板啊,你怎么看这物件儿,觉得怎么样呢?”
马大宽拿出一个20倍的放大镜,对着唐三彩表面开片的地方仔细的看了一会儿,说实话,唐三彩都是国宝重器,这类物件他也看不准,因为以前开古玩店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经手过。
这一次,也是头一次近距离的观察一件唐三彩,至于是真是假,在记忆里也没有任何对照,因为马大宽根本也没看见过真品是什么样子。
不过,从开片上看,都是细小的芝麻片,不像是后仿涂刷溶液形成的。
所谓的芝麻片,指的就是唐三彩陶器受地下水和土壤中酸碱物质的侵蚀后,自然形成的开裂,也就是说,在原有的小开片上进一步开片,这种开裂更加细碎,像是芝麻一样,只有近距离看,才能明显观察到。
而造假者往往使用氢氟酸和等化学药品,对器物釉面进行腐蚀和染色,然后再放置一段时间,釉面的开片也会变得明显,但是开裂的痕迹,却显得很宽大,没有自然开片那样细碎。
这件三彩的骆驼,无论是从釉色造型,还是开片来看,都是极好的,但问题也在于此。
为什么这么说?问题是什么?
问题就是,这件东西就是太过完美了,身体没有任何的破损和修复的痕迹,比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尊三彩骆驼还要出色。
这么一件完整的器物,这么完美的一件艺术珍品,怎么会摆在朱掌柜的店铺里,岂不是埋没了宝贝?
为什么国家不回收,放在大博物馆里,这才是这件艺术精品该享受的待遇啊!
虽然,马大宽这时候凭借眼力和经验,无力辨别真伪,但是这东西真和假,是可以推理出来的。
如果真是一件国宝重器,朱掌柜怎么敢公然的摆出来给大家看,如果是真品,一旦走漏了风声,这东西肯定也保不住了,朱掌柜开店几十年,他又不是傻子,能混到今天而不倒,他肯定不是那种炫富的傻子。
一系列的推理在马大宽的脑中闪现,最后,他认定,这唐三彩的骆驼,是一件高手的仿品,就像是雀尾仿制的官窑瓷器那样,即便是仿品,也是比较值钱的。
因为用料考究,仿制也绝对的花了一番心思,即便是假的,价格也要几万块钱。
见马大宽好半天不说话,郑钱有些着急,抓耳挠腮地就说:“哎呀,马小老板,你是不是看不出什么来,要是看不出,就赶快认输吧,这么热的天,你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