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再收一徒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哲宗看看自己的弟弟,再看看边上的老太监,见老太监点头后,他才先哈哈笑两声,说道:“赵大侠,看来,这个徒弟你是非收不可了。”
    有了哲宗发话,赵悦是不收也不行了。于是,在游坦之之后,再收一徒。这个徒弟,可是将来的皇帝啊,虽然是最悲苦的皇帝,可也是皇帝啊。赵悦将来可是帝师。
    “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赵悦话刚落,赵佶马上识相地拿过一杯早备好的茶,双手敬了上来:“师父,请喝茶。”
    赵悦接过茶,喝了一口,这礼就算成了。
    赵悦的家庭及所有的一切,在赵悦上京之前,早就有人详细报给了哲宗,所以,哲宗对赵悦是很放心的。就算赵佶学不到东西,将来也有一个强大的师傅罩着,会有不少的好处,至少江湖上的那些人,不会去惹赵佶。谁都可以看得出,将来的江湖,是赵悦等少数几人的天下。
    赵佶见赵悦放下茶杯,马上靠了过来:“师傅,有没有见面礼啊。”
    哲宗也被自己的弟弟逗笑了,这孩子!
    “就送你一句话吧。它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这是一句抄袭的很装十三的话,可还是让赵佶的眼亮了起来。这是后世九阳的一句话,可真的九阳神功中,这句话是没有的。
    “谢谢师傅赐语,佶永记在心。”赵佶郑重行礼道谢。而哲宗与那老太监都是一副沉思的样子,可见这一句,对他们的触动也很大。
    哎,后世的一句狗屁话,放在这里,也是大杀器。
    “哈,哈。好,好,佶弟你这个师父可拜得值啊,值得喝上几杯。来人,把我珍藏的那瓶五十年陈酿拿来。”哲宗这个哈哈哥又来了。
    马上有人快步出去,拿了一瓶酒进来。
    哲宗抢过酒瓶子,要亲自给赵悦倒酒,赵悦不敢对哲宗动手,只好瞄一眼徒弟赵佶。徒弟就是聪明,马上抢过酒瓶,给师傅倒了酒,再给大哥倒了酒,自己也趁机倒上一杯。
    “来,这一杯,就敬赵大侠。”
    三人碰了一下,共喝干第一杯。
    “佶弟,你敬你师父一杯。”
    赵佶很听话,给赵悦先倒一杯,自己再倒上一杯,然后举杯向赵悦敬了一下,自己先干,赵悦紧跟着干了。
    “这第三杯,就由我这个客人抢个先,敬官家一杯。”赵悦的第三杯终于从徒弟中抢到了酒瓶,亲自给哲宗倒了一杯酒。倒酒的时候,是不能接近哲宗的,在两步之外,赵悦手拿酒瓶,一丝细细的酒线,被赵悦用内力从瓶中逼出,径直落到哲宗的杯子里。哲宗并不吃惊,边上的老太监也没有紧张,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后一丝酒刚好让哲宗的酒杯倒满。
    “哈,哈,赵大侠真是好功夫。”哲宗点头赞道,而边上的赵佶则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师父这样潇洒的样子。
    三人这一餐都喝了四五杯,赵佶脸上微红,而哲宗与赵悦都是海量之人,无一点影响。
    到了最后,赵悦对哲宗说:“小佶子要跟着学武艺,至少要跟着我在外走一年,你看如何?”
    赵佶一听可以在外走一年,拿眼连连看自己大哥,恨不得他马上答应。
    哲宗自己想了一会,再拿眼看老太监,见他没反应,知道是不反对,也不赞同。
    哲宗知道自己身体不行,可也不会在几年内有问题,赵佶只在外一年,是没有关系的,就让他在外自由一年吧。
    哲宗点了点头,赵佶高兴得快要跳起来,脸上更红得像涂了胭脂。
    “小佶子,等一下你领着你游师兄去玩一下,他肯定无聊了。”可怜的游坦之,进了宫后,只能坐等着,谁也没理他,因为他的身份太低。现在他有了一个师弟,终于有伴了。
    下午,赵慈听说弟弟拜了赵悦为师后,她闹了一阵,也要拜师,哲宗没有答应她。赵慈最终没有使出她最终极的绝招,她肯定是想,这样的招式,要用到最关键的时候。
    当天晚上,赵悦就带着赵佶出了宫,赵慈送几人到门口,转身时,自己眼里已满是泪水。
    赵悦最想见的名人还有司马光和苏东坡。司马光早在八年前死了,而苏东坡被贬出京城。所以,赵悦并没有在京城逗留,带着妻子和两徒弟,赶回苏州,他心里,还是挂着萧峰的事。
    在赵悦走后,赵慈却去找了老太监。
    “常爷爷,我要学武,你来教我好不好?”赵慈摇着老太监的手,让他心软了下来。常老太监早把赵慈当成自己的孙女,这一次赵慈出问题,他也很是担心,现在见赵慈愿意学武,他当然愿意教。
    “好,好,我定把小慈儿教成一流高手,让你弟弟大吃一惊。我要跟赵大侠比一比,看谁的徒弟厉害。”老太监豪气地说。
    “当然是常爷爷最厉害。”虽然心里赵慈早倒向了悦哥哥,可她嘴上却在拍老太监的马屁。
    “跟着常爷爷去武库,我给你选一本最适合你的武学。”
    以常老太监那超一流高手的眼光,选给赵慈的可是一本顶级的,最适合她的九阴素女经。这是后来黄裳编的九阴真经中的最核心的部分。
    在老太监的指点下,赵慈开始修炼,她心里有目标,加上宫里补药如山,她的进境很快,不到半年,就进入二流之境,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为以后的目标,赵慈还让小果子跟着她一起学武,小果子也很努力。
    再说回赵悦这一边。这一路上回苏州,没有了宫中特使,四人的速度就慢了下来,一路游山玩水。游坦之的混元功已完成了第一层,赵悦根据他的情况,对混元功加以改进,结合部分九阳的心法,成了加强版的混元功,教给赵佶。
    赵佶对赵悦很崇拜,赵悦教什么,他总是认真地学,他这个年纪,正是崇拜偶像的年纪。
    为了方便江湖行走,赵悦让赵佶改名换姓。赵佶的母亲姓陈,所以,他自己改名为陈吉。
    有空的时候,赵悦教两位徒弟的只有少林拳法与少林棍法。虽然只是普通的武学,可由他这样的高手教出,也极有威力。两位徒弟学得非常起劲,经常一起切磋。
    在兵器上,游坦之选的是刀,而赵佶选的是剑,两人都不想选棍,因为棍不够好看,且不好带,他们也不愿像师父一样,拿着两节棍走江湖。
    赵悦在曼陀山庄中抄了不少的武功秘籍,刀法剑法当然不少,选了合适的,教给两位徒弟。
    木婉清除了学会凌波微步,在刀法上,由赵悦的指点,也提高不少,她的水平接近一流高手的水平了。女人不适于修习九阳神功,赵悦想以后有机会碰到李秋水时,看能不能从她那得到小无相功的内功心法,这门功法,较适合木婉清。
    一路上,赵悦从没有对赵佶谈国家或对民生的看法,就算有时候赵佶问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赵悦也总是说自己只是一江湖人士,对这些不了解。虽然有着后世一千年深厚的知识,可赵悦知道,他改不了北宋的命运。就算能扭转赵佶的性格,改变他的思想,可这些还是没有用。现在北宋这驾马车的掌舵人,并不是官家,而是北宋的文人集团。
    那是一个集团,是一个受千年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集团。他们由千万人组成,不是少数几人能影响得了的。就算是赵官家,也影响不了他们。
    宋弱敌强的历史是改不了的,就像是清末时,清与西方的对比。现在,十万的辽国骑兵可以灭宋,而两万的金国骑兵可以灭辽。辽与宋一样,因守旧而腐朽。
    北宋所有的选择都没有错,因为这是符合当时最好的选择。
    开始,宋联合辽灭了西夏,西夏本就与宋一样的弱。西夏亡后,宋辽之间无西夏的缓冲,直接有了冲突。然后,宋联合金灭了辽。在辽亡后,宋直对着最强大的金,只有被灭的下场。
    这个结局,就算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来了,也解决不了。
    给赵悦一张二十世纪步枪的图纸,赵悦也不可能在现代的条件下,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造出一千支现代步枪。因为,这个时代,材料、机器、工人,都达不到要求。
    赵悦改不了北宋,能改的只有赵佶悲惨的下场。他希望这一年江湖的经历,能让赵佶多一些生活的经验,在他上台后,不至于太劳民伤财。
    历史上,赵佶上台后,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生,劳民伤财,导致国内到处起义。
    赵悦经常看着眼前十二岁的少年陷入沉思,这里就是历史。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