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复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依然是孑然一身,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在这个喧哗的城市。
他总觉得,自然而然才是最理想的。可同时他又是一个怀念过去的人,也是一个有幻想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所以说,他其实就是一个矛盾的人。
而当这个矛盾达到了最大化时,项复重生了。他要弥补过去一切的遗憾。
时间回到了八十年代初,十一月十日,项复的意识再次觉醒了。在这之前,他还不知道原来有时候要睁开双眼都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情。终于,他努力地睁开了眼睛,不过刚睁开一条细缝,就被房间里的灯光给刺激到了,照得他眼睛有些刺痛,而此时身体反应竟然快于他脑袋里的思想,径直“哇”得一声哭了。
项复很郁闷,不过项复的家人却十分开心,大胖小子一个,虽然看起来有点黑,不过嗓门大,哭得这么响亮,家人们都“呵呵”笑出了声。
毫无疑问的,项复依旧是“项复”,没有变成他有时自己意淫的“项羽”。
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几乎是第二天,项复妈妈就带着项复离开了医院回家坐月子了。毕竟家里还有一个才两岁的项吉,项复的哥哥。项复妈妈回到家,吃了几顿红糖鸡蛋以后,就跟没事人似的又开始忙里忙外了。
项复家里就四口人,项复,项吉,项复爸爸项建国,项复妈妈兰成秀。其实这在八十年代的农村,是挺少见的。
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项复的爷爷奶奶在项复爸爸还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并另外组成各自的家庭,分别住在相距十几公里的另外两个村子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项复爸爸项建国很小就跟着项复的伯伯一家一起生活,而没有跟着项复爷爷。(跟着项复奶奶是不可能的,那种年代,可不像现在,带着孩子能嫁给谁?)
就如同老套的电视剧一样,项复爸爸从小在伯伯家长大,受了不少娘家在安徽的婶婶的白眼和刁难。
而项复的妈妈兰成秀是那个年代的上海下乡女知青,下放到安徽,就在项复爸爸的婶婶娘家,于是机缘巧合之下,项复妈妈来到了浙江,认识并跟项复爸爸结了婚。到了那时候,项复爸爸才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结婚没多久,项吉就出生了。过了两年,项复也出生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两个儿子也算是喜事了。
而由于八十年代初国家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当时已经渐渐开始实行这种头胎女孩则可以怀第二胎,头胎男孩则不允许再生了。而那时项家已经有了项吉一个男孩,本来城市出来的项复妈妈不准备要这胎的。不过当时的农村比较普遍的都是起码一家两个小孩,而那时候村里的赤脚女大夫就不停劝说,最后项复妈妈才决定生下项复。
在之后项复渐渐长大,项复妈妈有一次开玩笑地对他说出了这个事情,让项复一直对那位嘴上一条疤,歪着嘴的女赤脚医生,有一种救命恩人的感觉。
那个年代的冬天,即便是在南方,也是寒冷无比。村子里的河,还有鱼塘,全部冰封了。还有厚厚的积雪,家家户户的屋檐上还挂着长长的冰凌,有的甚至都能从屋檐一直挂到地面。
项复很不幸赶上了冬季出生了。说不幸到不是因为小身体会感到冷,而是小身体被包得实在太严实了,很不爽。不过也只是心理上的不爽,其实就他现在那刚出生的身体,就是不包他,他也干不了什么事。
小小的脑袋似乎还无法容纳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导致项复整天只能吃了睡睡了又吃,真正清醒的时间着实不多。
日子就在项复浑浑噩噩的感觉中一天天度过,直到项复六岁,而项吉八岁已经上小学的时候,项复的思维才慢慢的恢复正常,头脑也开始一天天的清醒起来。
由于项复这六年以来,一直有些痴痴呆呆的感觉,村里的人都把他当白痴看。而项复妈妈为此也在背地里不知道偷偷流过多少眼泪,这让项复感到既懊恼又对不起父母。懊恼的是,虽然重生回来了,却反而浪费了6年的童年美好时光。而对不起父母的是,让父母操心又担心了六年。
于是,就在六岁生日那天,项复暗暗发誓,都重来了一次,这一次一定要让父母能为自己自豪,让父母以自己为荣,让父母亲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
不过项复并没有急于展示和炫耀自己那超前的“才华”,只是尽量让自己变得乖巧懂事,宽慰父母的心。
同时,又尽量以一个小孩心态和视角,尽情的享受童年的各种乐趣。
村子里项复家附近这一块,大部分都是姓项的。而据老一辈人说,老早以前这里还被称做项家庄。
这里跟项复同龄的孩子连同项复共有四个,刚好两男两女。男孩是项启亮,女孩是项国琴和云芸。
云芸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乖巧,很可爱。以前的项复,在情窦初开的时候,还曾经暗恋过她。不过因为初中毕业以后各奔东西,两人也没有发展过。
而项国琴则是让项复一见就满心的厌恶。在项复的记忆里,这实在是一个让他讨厌的女孩子。小时候是小气,小心眼,爱打小报告,而长大以后,刻薄,泼辣,心眼很多,又喜欢自以为是。项复知道自己不能拿以前的印象去对待一个小孩子,可毕竟还是让他觉得很厌恶这个女孩子。
项启亮则一直是项复从小一起玩大的玩伴,两人感情十分好,从小到大就一直没有吵过架,就算项复之后离开村子去了长海念大学,两人也一直保持深厚的友情。甚至那时候项启亮的女儿从小的时候就一直都是喊项复为项爸爸,知道后来才改成项叔叔。
看到小时候的项启亮,项复忍不住想起了就在他重生前不久的时候,项启亮由于背了一身高利贷而要跑路,当时项复刚好回老家,还是他资助了项启亮还有村子里其他几个人一起跑路的。
想到这里,看着小时候的老友,项复情不自禁呼了一口气,暗想: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