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东胡奴隶们纷纷请服,赵括心中暗笑:东胡之族在匈奴平定之后,将成为中原北方的大患。以旧史所载数百年之后的鲜卑、千年之后的蒙古、女真,皆出自东胡。他这这些人,虽然血源上与我赵人相近,却还是不折不扣的蛮夷之族――不可不防啊。
“好了!我的东胡兄弟们,你们甘愿为我赵括差谴吗?”赵括抬了抬手,再次相问道。其用意不过是再次提醒这些流几经周折,才流落到赵地的东胡之子民:你们还是不听我赵国的话,将来被匈奴和燕国灭了族,亡了祖宗祭祀,可就不要怪兄弟我不出手相救了。
“是,是,我等定回各自部落。为将军传达用意!”人群中,各种腔调的中原语言虽然含糊不清,可气势却不弱。
“好,你们就在本营中修养数日。数日之后,东胡各部青壮可回你们的部落,与你们的首领传达本将军的意愿。而老弱妇孺就留在我赵地,我会以对我赵国之民的方式对待你们,授与你们百亩土地,派人教你们耕种之事,你们就好好的在中原之地安家生息吧!”赵括最后总结一句,给东胡奴隶许下愿望,让万念俱灭、如待宰杀的羔羊般的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赵括之所以会做如此处置,那是托了他的先父赵奢之福。当年赵奢在燕国上谷为郡守时,曾经苦于东胡部落如草原上的劲草,今年疾风野火般的讨伐之后,来年东胡人照样抢掠边民。
赵奢回到赵国后,每每想起此事,就头痛不已,并把强于东胡的匈奴与之类比,得出了个结论:分而治之、以敌制敌。
赵括现在所做就是赵国用了多年的以夷制夷之策的延续。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如过去赵惠文王那样,拉一个部落去打另一个部落,而是利用东胡人与匈奴人的民族矛盾,拉一个民族去打另一个民族。这手笔可比先王时代要大的多。
赵括的具体拉拢对像,也与先前诸执行这一国策的边郡官员们大不相对。
边郡官员们,所求的是一地一方在自己任内的安定。所以他们所拉拢的,多是相对强大的部落――因为那些侵扰边境的部落多是活不下去的小部,他们不铤而走险,就会被大部落吃掉,或是被塞北的风雪淹没。而侵入中原,抢劫中原人的钱粮,便成为了他们这些小部落不二的选择。
在边郡地方官的眼中,冤有头债有主,他们自然会去找劫掠了边地的部落算帐。于是地方官们调拨座府库中的粮秣,贿赂大的部落,联合他们去攻打小部落。一时之间,草原各部被中原大军的威风震慑,老老实实地安稳上两年,不再敢有任何动作。
没有了让邯郸的赵王头痛的边事,官员们征讨有功,这让他们升迁、受赏的政绩也就出来。
可在另一头,边墙之北,边塞之外,大部落兼并小部落,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边郡的官员们在无意之间,成为了北方草原统一的强大外力。而逐渐统一起来的匈奴还不是中原各大诸候国的对手,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蚕食还处在分裂中的东胡诸部,暗暗地逐渐括充实力。
只要有朝一日,万里草原上出现一位志向远大的新单于――中原人的祸事也就临了头。
“像这种锄弱扶强,养虎为患,最后反被虎食的事情,再过不到百年便会发生……”赵括骑在高头大马上,回想起代郡郡守一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地向自己汇报这些年来他在代郡代表赵王行使的外交之权……赵括不禁在耻笑中又生出了一份悲哀。
“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改锄弱扶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为强弱扶锄,阻止北方草原的统一!
一来是为将来的长平之战赢得兵力上的宽余,而来是为更后来的统一战争解除北方的祸患!”赵括缓缓而行,心中思考着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也是另一种养虎为患――要是匈奴真的被打败了,那东胡又会不会成为北方的新敌人?
按赵括的新计,他准备扶持东胡与匈奴对抗,最后一扫匈奴,完成巩固北方的大任,将来绝了两线作战的后患。
可是当他看到那些东胡奴隶之后,感到事情可没有他想想的这么简单。
匈奴人打败了楼烦人,而楼烦人居然心甘情愿的为匈奴人驱使,再去打东胡诸部。而投降匈奴的东胡人又很快顺从了匈奴。
“草原与大漠上的民风果然与中原不同;完全是强者的天下,全无中原那一套伪善的道义人心;现在我要是助东胡打败了匈奴……谁又能保证东胡不会成为下一个匈奴呢?那些还没有发生的历史不是一一证实了我现在的担心吗?”赵括立于马上,叹息自己是不是杞人忧天,想得太过深远。
当赵括抬头望天之时,才发现此时天色渐暗,而自己无意之间,居然把马儿骑到了代城驿前。
赵括为了表示自己北伐匈奴的决心,没有住成代郡官员们在代城中为他准备的将军行馆,而是把代城驿当作了自己的指挥部――将军行辕。把将军行辕设在设施简陋,一般不会长期居住的驿站中,赵括是就要告诉边郡众多官民和匈奴人:我的军队随时都会开拔行军,直捣匈奴王廷。
赵括看着这只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和几十间夯土房的小驿小城,不禁自笑自己多事。这些天来,他几乎是天天吃住在军营之中,与众将士摸爬滚打在一起,那有时间回这驿中小屋歇息。
“一开始就住在军中大帐,不就省了再搬动生活用具的麻烦事儿吗……赵括啊,赵括,你都已是取妻成家的人了,却还是这么不注意这些琐事啊。这要是在邯郸,一定会被母亲唠叨上两句……不,不会的,因为贤慧的婉儿会帮我打理好一切……还有小珠……这个机灵鬼儿!”看着驿中升起的缈缈炊烟,赵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由然而生的思乡之情,立刻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