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立场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第七十九章立场

  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才意识到,腾耀辉提议由他出任印度洋舰队司令,不是因为他是最佳人选,而是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离开总参谋部不再负责海军装备建设,以便推出新的装备建设计划。

  在牧浩洋负责海军装备建设的几年里,中国海军的扩张速度不算快,却非常稳健,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的建造各个级别的战舰,以较为合理的速度扩充规模,尽量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

  不是中国建造不出更多的战舰,而是拔苗助长的方式,必然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东海战争中,牧浩洋就认识到,海军建设必须以人员培养为主,只有在人员素质跟上之后,扩充舰队才有意义。如果人员培训跟不上,建造再多的战舰也是摆设,根本无法在战场上存活下来。

  印度洋之战,更让牧浩洋相信,人员是海军的灵魂。

  从根本上讲,海军人员建设,靠的不是军事院校,或者说不能只靠军事院校,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前进,才能在积累的经验之上,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

  说得直接一点,海军建设不能只靠海军,而得依靠整个国家整个民族。

  如果没有整体的海权意识,就无法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

  类似的教训,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拿德国来说,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打造出了一支足以让英国胆寒的舰队,但是最终仍然败下阵来。归根结底,不是德国没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也不是德国的造舰技术不如英国,而是德国没有基本的海权意识,以陆上强国的思想打造海军,结果只能使海军变成实现陆权的附属品,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俄罗斯。

  正是这个认识,让牧浩洋相信,海军建设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没有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根本成不了气候。

  即便以十年为一代,从第二次朝鲜战争算起,也不过只经历了一代半人。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至少需要三十年,中国海军才能发展强大,而要挑战美国海军,至少需要五十年。

  正是如此,海军建设绝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看得更加长远。

  从装备建设来看,这就要求小步快跑,通过缩小批量建造规模,建造更多级别的战舰积累经验,掌握尖端技术,确保能够及时把新技术用在新战舰上。追上竞争之后,再考虑扩大建造规模。

  这也正是牧浩洋主持海军装备建设时的基本规则。

  在他的主导下,长江级航母只建造了两艘,而不是计划的四艘,北京级巡洋舰只建造了四艘,而且第二批次的天津号与重庆号跟第一批次有很大区别,性能大幅度提升,基本上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战舰了。其他战舰也差不多,比如052d型驱逐舰只建造了四艘054b型远洋护卫舰也只建造了八艘,均比最初计划减少了一半以上,大幅度降低了造舰费用。

  利用节省的费用,新式战舰的研制速度大幅度提高。

  比如c2级航母就比计划提前五年动工,097型攻击核潜艇也比计划提前三年服役,新一代大型水面战舰的进度都提前了三到五年。

  按照这个速度,最迟到二零三五年,中国海军就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以牧浩洋的估计,到二零四五年左右,中国海军的规模将达到美国海军的七成,具备了与美军进行全球对抗的基本实力。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稳健的发展方式。

  海军中,最大的反对者就是腾耀辉,甚至可以说,腾耀辉从来不认为应该稳步前进,而是把打大仗当成海军建设的主要目的。

  虽然在牧浩洋的努力下,腾耀辉的态度有所改观,比如没再坚持建造中型航母,对技术不太成熟的第一代核动力巡洋舰也有所放弃,但是在基本观念上,腾耀辉仍然认为,应该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迅速扩大舰队规模。

  这么做就错了吗

  绝对不能简单的认为谁对谁错,因为海军既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有多大的力量办多大的事。

  归根结底,牧浩洋的建军思想是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军事建设为国家战略服务,因此军队没有主导权。基于这个判断,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确实没有必要太快,因为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中国没有能力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至少要到二零四五年之后,才有资格挑战美国。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本土以及战略航线,而不是到远离本土的地方与美军作战。显然,保持一支精干的海军队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也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腾耀辉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海军应该影响国家战略。

  准确的说,由海军决定扩张速度,因此只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能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也就能影响国家战略。没有实力自然办不了大事,只有具备了实力,才有资格挑战强大的对手,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内捍卫国家利益,而不是龟缩在家门口,争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利。由此出发,自然应该尽快扩大海军规模,打造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舰队,从而获得全球影响力。

  这下,问题出来了。

  只要牧浩洋还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腾耀辉就无法打造理想的大舰队,也就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结果就是,腾耀辉必须想办法让牧浩洋离开总参谋部。

  在个人感情上,牧浩洋有点愤怒,因为他觉得被腾耀辉耍了,或者说被腾耀辉暗地里算计了。

  可是换个角度,牧浩洋不得不承认,也许腾耀辉是对的。

  海军的基本职责是捍卫国家安全,拒敌于国门之外,如果连这个职责都尽不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面对现实威胁,腾耀辉的主张并不过分。

  这一点,在二部提供的情报中反映得非常明显,外部威胁迫使中国必须尽快打造一支超越了所有威胁的舰队。

  现在的威胁,不止是来自日本也不止是来自印度,而是来自日本与印度。

  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日本已经把造舰计划提前了五年,将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造三艘大型核动力航母,而且计划在二零三零年动工建造第一艘攻击核潜艇,其他战舰的建造安排也将相应提前。

  虽然日本暂时还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但是二部已经提到,只要日本突破了无核三原则,动工建造核动力舰艇,那么制造核武器就只是迟早的事情了。以日本掌握的核技术水平,以及储备的核原料,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日本能够在半年之内制造出第一枚具备实战能力的核弹头。

  必须承认,二部的评估相当保守。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日本官员宣称,日本能在一个月内制造出原子弹,并且研制出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即便存在夸大成分,也不应该怀疑日本的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是,日本储备的核原料,足够制造上千枚核弹头。限制日本制造核武器的不是技术,而是政治。

  即便不考虑核问题,日本大力扩军的威胁仍然非常致命。

  如果二部提供的情报没有错,最迟到二零三七年,日本将拥有四艘大型航母,战舰的总吨位超过一百万吨,拥有各类作战飞机近两千架,甚至有可能获得航程在三千公里以上的轰炸机。虽然日本地面部队的扩充速度并不快,但是决定胜负的是海军与空军,而日本正在这方面奋起直追。

  与日本相比,印度的扩军速度稍微慢一些,但是更有威胁。

  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印度将从日本购买两艘大型航母,其中很有可能包括现役的赤城号。果真如此的话,印度海军将在二零三五年左右恢复元气,获得挑战中国海军,夺回印度洋制海权的基本实力。此外,印度还打算采购更多的新式战斗机,甚至准备与日本共同研制第五代战斗机。

  与日本相比,印度的最大威胁来自核武器。

  虽然二部已经证实,在战争结束之前,印度已经丧失所有核弹头,但是没有丧失研制核武器的能力,而且印度具有研制核武器的经验,只要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印度有能力在两到三年内制造出核弹头。

  如果仅仅面对一个敌人,问题还不到。

  致命的是,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印度与日本的同盟关闭不但没有破裂,反而变得更加紧密。此外,随着美国出面干预,很有可能成为印度与日本全面同盟的催化剂,而且将以主导者的身份,决定印度与日本的未来。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再次爆发战争,美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即便美国不会介入战争,也会成为战争的策源地,而且会选择在对美国最有利的时候发动战争。

  如此现实的威胁,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扩军备战,不把海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

  更多到,地址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