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才女唐书璇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成记茶楼》在艺美院线总共上映两个月时间,票房达到两百五十三万港币。票房如此之高,虽然与上映时间过长有关,但这部电影的高质量,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受《成记茶楼》高票房的刺激,香港影坛顿时掀起一片拍黑帮纪实片的热潮。

  邵氏首先就跟风抢拍《香港奇案》,派大导演程刚、华山、何梦华联合执导。

  六七十年代,香港由农耕城市向商业城市转变,经济的飞速崛起,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传统伦理道德也受到冲击。

  人心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香港发生了诸多震惊世人的奇案惨案。诸如灶底藏尸案,三狼奇案,纸盒藏尸案等等。

  这些案件均轰动一时,报纸杂志争相报道,人人谈之色变。

  邵氏审时度势,见此刻社会写实片大火,当即就派三大导演一起合作,将这些奇案搬上荧幕。

  许贯武也不禁被邵爵士敏锐的商业头脑折服,不过他却不屑去跟风拍这些奇案片。若讲商业卖座片,他脑中有无数新鲜可用的素材。

  ……

  接档《成记茶楼》的电影是才女唐书璇导演的《十三不搭》。

  十三不搭是麻将术语,即手上的十三张牌完全不成对子或搭子,但“食糊”即“爆棚”,不容小觑。

  唐书璇借麻将这一在香港风靡的赌具,折射出香港70年代的人生百态,敏感而不刻薄,洋化而不傲慢,讽刺中透着关怀,令人动容。

  唐书璇是香港影坛有名的才女,一生只拍了四部电影,但却影响了香港几代影人。

  她拍摄的电影《再见,中国》,是当时香港唯一禁播的影片,也是香港影人第一次拍摄那个动荡年代的作品。

  由她创建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大特写》,也即是《电影双周刊》的前身,推动了香港**潮电影的发展。

  许贯武在《十三不搭》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唐书璇的名字,因为她的作品很少,而且很早就退出了香港影坛,所以几十年后知道此人的香港电影粉丝并不多。

  但当许贯武听了关于《再见,中国》这部电影的消息之后,不禁对这位才女敬佩之极。

  敢在73年就拍摄如此敏感题材的电影,这女子的胆气也实在太大了。

  后来经过了解,许贯武才知道,原来唐书璇本身就是富三代,她的祖父是云北大军阀唐纪尧。

  唐书璇自己不差钱,从美国学成归来之后,立刻就自己投资,小试牛刀开拍了《董夫人》。此片获得台湾金马奖的多座奖项肯定,虽然票房不佳却也让唐才女信心倍增。

  但第二部《再见,中国》历经磨难拍摄完成之后,却被电检处直接封杀,理由是题材敏感,可能引起周边国家的不快。

  辛苦拍摄的影片无法上映,给唐书璇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令她对香港电影灰心丧气。

  所以第三部电影,商业气息就浓烈了一些。

  所请的演员也都是相对知名的演员,如沈殿霞、郑少秋、梁醒波等等。

  本来这部影片,是在邵氏院线上映的。

  但放映一周时间,票房却并不理想,被几部功夫片压得死死的,只能无奈下画。

  《成记茶楼》下画之后,艺美院线暂时无片可上。

  正好梁淑仪之前与唐书璇打过交道,见她这部《十三不搭》口碑不错,便就拿到艺美院线来放映。

  说起艺美院线,因为许贯武立志将它打造成香港艺术性最高的院线,所以宁肯空置档期也不放映那些烂拍的功夫片、风月片,所以院线上座率经常不满四成,也就是说经常处于亏本的状态。

  许贯文也曾劝许贯武尽量放松条件,放映一些还过得去的功夫片或者风月片,尽量减少院线空置带来的损失,但都被许贯武给拒绝了。

  打造一条高口碑的院线难,但毁掉它却非常的容易。

  前世金公主院线,就是靠一系列高品质的喜剧片,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即使在嘉禾与邵氏的夹击下,都稳居霸主之位。

  许贯武相信只要维持住艺美院线的高口碑,那么等它品牌创立起来之后,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

  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许贯武还是愿意等下去。

  《十三不搭》下画之后,还能在艺美院线上映,不禁引起了许多香港影人的关注。

  在香港固然有很多愿意拍商业片的导演,但也有很多人想拍摄艺术电影。

  之前,香港艺术电影没有市场,没有投资,也没有院线供你上映。

  但现在艺美院线却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许氏兄弟公司还能够提供启动资金,这就让很多电影人都兴奋起来。

  ……

  随着《十三不搭》在艺美院线上映,票房缓缓爬升,让唐书璇前期投入的资金慢慢回笼。

  这位才女终于有钱,可以团结志同道合的影人,一起出版《大特写》杂志。

  《大特写》有点类似网络时代的专业论坛,不以订购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同好交流,总共出版了66期。

  《大特写》停刊之后,骨干编辑又开创了《电影双周刊》。

  许贯武得知唐书璇投资创建《大特写》之后,也连忙派梁淑仪同她接触,商量注资杂志社这一件事。

  当时,香港是没有专业的电影杂志的。

  邵氏和嘉禾旗下的杂志,也都是为了宣传自家的电影,并没有客观的电影评论,对香港电影也起不到多少推动作用。

  而唐书璇小姐的《大特写》是唯一一本专业性的杂志,无论编辑还是员工都是专业的电影人才,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兼职。

  创办这本杂志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兴趣,并没有想靠它赚钱。

  所以当许贯武提出注资时,虽然唐书璇很感激,但还是婉言拒绝了,说《大特写》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所以暂不接受电影公司的注资。

  许贯武虽然很感慨唐书璇的坚持,但对她的死心眼儿还是有些抱怨。

  许贯武投资《大特写》只是想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而已,并没想借《大特写》来为公司电影做宣传。

  说实话,《大特写》杂志即便再大卖,也远远赶不上《天天日报》那么高的销量。

  但人家既然已经明确拒绝,许贯武也不好再上赶着去送钱,只好叹息一声。

  他知道《大特写》这本专业性极强的杂志,在香港基本是没有销路的。

  老百姓不关心它,专业人士即便买,也买不了几本。而且它还标榜客观公正,那就不免要得罪很多人。

  “等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再去接手吧。”许贯武摇了摇头,叹息道。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