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翔跑了?
众人脑袋都有些发懵!
怎么会跑了呢?
还有他刚才说什么来着?
……他认输?
哗!
顿时间,无数人反应过来。
“吕志翔认输了?”
“这就是说老靳赢了?”
“我靠啊,牛逼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
“第二关老靳竟然赢了!”
“这是直接将守关人直接搞跑了啊!”
“我估摸着是靳长歌刚才嘴中的“程乙本”吸引走了!”
“.......”
.......
红学会。
此时也是极为的热闹。
“赶紧找啊!”
“快点行动!”
“没想到竟然给有一个“程乙本”,看来我的研究就要更进一步了!”
“我感觉这本书非常的关键!”
“废话!”
“不过姓靳的那小子应该说得是真的吧?”
“应该是真的,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敢再这么多人面前胡扯淡?”
“别人可能不会,但是这个靳长歌了可不一定,这个人做事没有章法,所以不能按常理来推断!”
“再怎么没章法,他也不会再这种事情上胡说,你以为他傻啊!”
“快点找!”
“没想到这个京城文联倒是做了点好事儿,竟然能得到这种信息,也不知道姓靳的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谁知道呢!”
“这个吕志翔也可以,有功之臣啊!”
“.......”
吕志翔认输了!
这就意味第二关靳长歌胜了!
屏幕前的观众们看得激动!
与靳长歌熟悉的朋友,诸如夜色酒吧的小柳等人,也是眉飞色舞。
而在这些人中,表现的最开心的要属夏雪了,小妮子兴冲冲的拿了一杯橙汁跑过去,满脸兴奋的递给靳长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获胜的是她呢!
喝了几口橙汁润了润嗓子后,靳长歌偏过头,“下一关是什么,赶紧来吧,这挺赶时间的!”
贾不假干笑了几声,对于前者如此“直接”的说话方式,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然后他拿着话筒走到台中央,笑着说道: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一场精彩的队略,不管是吕志翔老师还是靳唱歌先生,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我们一起鼓掌感谢他们!”
“啪啪啪!”
话音落下,空气中顿时响起了一片鼓掌的声音。
“好了,那咱们也闲话少说,相必大家对接下来的一关已经期待已久了,现在我宣布,第三关——“对联”,现在开始!哪位老师上来玩一玩?”
台下的众人都在小声议论,但是却没有一人站出来。
这时,在另一边,汪真平将手放在嘴上清咳了一声。
似乎听到了某种信号,听到咳嗽声,在左侧桌上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说道:
“那我也来凑一凑热闹!”
“唰唰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老罗?”
“罗老师也出手了?”
“看来这个汪真平还真是花了不少功夫!”
“那是,老罗最精通的可就是“对联”,没想到将他都是请来了!”
“也不知道这个靳长歌能不能顶的住?”
“不一定啊,这个年轻人实在捉摸不透啊,第一关力挫杜童,第二关又搞跑了吕志翔,谁知道第三关又会怎样?”
“哎,我看老罗他心里恐怕也后悔了,谁知道遇到这样一个人!”
“也是,前面俩人的名望可一点也不输他,他们都尚且输了,老罗的结局还真不一定啊!”
“我看老罗这是自己趟了一次浑水啊!”
“.......”
说着话,那中年男子已经走到了台上。
贾不假很自觉的又退到了后面。
中年男子头发有些稀疏,不过依旧是向后梳的笔挺,看起来有光瓦亮的,身材也有些胖,带着眼镜,靳长歌有些好奇,不是说文人都是有傲骨的么,这身材都走样了,哪儿能体现出傲骨呢?
“我叫罗成。”
中年男子介绍道。
靳长歌一挑眉,“罗成?”
那人笑道:“名字虽然相同,但我可不是隋唐英雄的那个罗成!”
“也幸亏不是。”
靳长歌心里腹诽了几声,在隋唐十八好汉中,罗成排行第七,心高气傲,尤其他对容貌极为自信,若真是前者的话,那还真是一朵菊花让驴给爆了!
网上。
“对联?”
“就是春晚我们门上贴的呗?”
“楼上错了!”
“错了,怎么错了?难道不是?”
“是也不是!”
“你丫的,跟我玩朦胧这一套是不?”
“我的意思是现在的大部分对对联其实不太了解,过年的时候,很多人直接从集市上买那种商业对联,那种对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不合韵律,对仗也不公正,只不过因为后期制作的好,看起来似乎也不错,其实与正规的对联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擦,有这么玄?”
“那是当然!”
“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
就在众人热烈的讨论时,台上的靳长歌直接开口说道:
“这样吧,咱们这么一轮又一轮也太费劲,而且还费时间,我们换一个方式,来个简单粗暴的怎么样?”
罗成感兴趣的挑眉,“简单粗暴的方式?怎么搞?”
在一道道目光的注视下,靳长歌笑着说道:
“非常简单,这样吧,我出十五道上联,你对下联,只要你能对出五道,算我输,反之,你输!”
呦呵.....
有点意思哈!
听到靳长歌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很多人都是来了兴趣。
这是要一决胜负啊!
只不过十五对五便输,这会不会有些托大了啊!
罗成也笑看着靳长歌,说道:
“看来你很自信啊,你莫不是拿那些“绝对”来坑我吧?”
“怎么会!”
靳长歌无奈摊了摊手掌,“我保证我说的这些对联都不是“绝对”!”
“那就好!”
罗成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我到要看看靳小兄弟你究竟有什么本事儿!”
“那你可就瞧好了!”
靳长歌嘴角一勾,“我开始了!”
所有观众都侧耳听了过去。
就算是文学界那些前辈,此时也是极为认真的听着。
终于,靳长歌缓缓开口道:
“第一道,上联:烟沿艳檐烟燕眼。”
烟沿艳檐烟燕眼?
罗成低声自语了一声,然后便是思考了起来。
网上很多人也在思考着。
“这个对联有点难啊!”
“怎么看出来的?”
“这似乎也很普通嘛!”
“你知道什么,你看,炊“烟”“沿”着色彩“艳”丽的屋“檐”飘过,“烟”了正在屋檐上坐窝的“燕”子的“眼”睛,上联两个“烟”字,第一个作名词,第二个作动词,既使上联更具文学色彩,又凭添了对对的难度,这个对联很厉害啊!”
“虽然我不懂,但是听你这么一说,老靳出的这个对联,很牛叉啊!”
“何止是牛叉,简直是牛叉上天!”
观众在讨论,台下的文学界的文人也在苦思冥想。
看了众人一眼,靳长歌又解释道:
“我说说这个上联的来源处,其实它来源于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听到典故,众人依旧摸不着头绪。
五分钟后。
罗成抬起头,“你说第二道!”
靳长歌一笑,说:“第二道,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寂寞寒窗空守寡?
众人还在想些,只听到靳长歌继续说道:
“这个上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
此时罗成眉头已经深深皱起。
会场大厅,也是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在低头苦想。
七分钟后。
罗成抬头沉声说道:“说你的第三道!”
靳长歌轻轻一笑,
“第三道,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
众人又是一阵沉思。
靳长歌继续介绍了它的背景:“这个上联,相传北宋时期,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有一天与文人学士乘船游西湖,一歌女提锡壶给苏拭等斟酒,不慎失手将壶掉入湖中。一文人来了灵感,据此吟出此联。”
此时,大厅中,只有靳长歌清朗的声音在传响。
其余人,则是眉头紧皱。
尤其是对面的罗成,在这个时候,双手都不自觉握紧。
过了一会儿。
他最后压低了嗓音,说道:
“....说你的下一道题!”
所有人都能听得出来,这声音中,压抑着一种情绪。
很显然,罗成也有些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