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发全民娱乐至死狂欢大潮下,却有一家早早踏入汽车行业,一致被经济界人士认为“外行造车”最可能在汽车领域获得成功的企业,正准备鸣锣收兵退出造车界。
中国地大物博,在经济飞速发展下,物流运输得到高速发展,尤其出口贸易和快递业务兴起更是助长了物流的繁荣。
在这样大背景下,春兰集团瞄准市场的痛点,200年推出号称“中卡中的重卡”产品一亮相就大受市场欢迎。
中卡的价钱,重卡的装载量让春兰卡车短短2年时间一举跃升中卡市场第二位,仅排在行业老大东风卡车之后,成为春兰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年净利破亿元。
春兰能从家电企业成功转行到卡车制造商,跟来自日野汽车的合作分不开。
当国内卡车驾驶室普遍简陋粗糙之际,春兰引进日野技术打造出舒适豪华的驾驶室环境,给其产品大大加分。
在货车领域,一向都是东风、一汽、重汽三大巨头牢牢把持,但近些年来福田、春兰等新兴企业向其发起挑战,在轻卡、中卡领域把两大巨头挑落马下,双双准备朝着重卡领域冲击。
就在大家一致看好春兰汽车继续发展的背景下,春兰集团做出了从汽车行业撤退的战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我努力之外,还得结合时代背景考虑。
春兰集团的运气实在不好,他们每次踩对了路的方向,但总是踏错了节奏,导致逃脱不开失败的结局。
跟中华集团几乎同时踏入摩托车市场领域,又先后瞄准汽车行业,还在2000年前后看好芯片和液晶显示屏项目,就连B改制也是踩对了路,但春兰集团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项目失败。
回到春兰汽车项目,他们现在正遭遇“天时地利与人和”三不顺的境地。
首先就是年初全国开展的“治理超载”行动,让春兰引以为傲的中卡定位失去光芒。
从去年底开始小范围执行的“治理超载”行动开始升温为全国统一行动,国务院七部委发文要对全国运输行业进行大整顿,为期一年时间从严从重打击超载现象。
国内卡车行业中有“大吨小标”的潜规则,就是原本可以载重吨货物的卡车,出厂时会标记成3吨出售。
这跟我们的国情分不开,因为国家养路费征收标准是按照吨位计算,吨位越重交的费用越多。
例如吨卡车要交000元/年的养路费,但改成3吨的话只需要缴纳200元/年。
还有在应对过桥、过路费以及违法罚款时,标注小吨位车型都能极大降低成本。
引发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对卡车的载货标准在部门分割管理下,竟然有几种口径不同的规定,这给了厂家乃至消费者从中浑水摸鱼的操作空间。
“我这标注3吨的卡车拉个0吨货没有问题,拉得越多我挣得越多,不超载根本挣不到钱!所有人都这样干,你不干就是大傻子!”
当货车司机,跑长途运输成为许多文化程度不高之人发家致富的好渠道。往往一个村子里有司机风光回乡盖楼房,就会带出0几个老乡跟着一起走上货车司机的新路。
在记者询问为何要超载时,看上去一脸老实的司机点了一根烟后大大咧咧回答道。
“大吨小标”让春兰卡车得以找准市场需求,极大迎合超载的实用性,许多原本需要重卡运输的货物可以通过中卡运输,导致成本大大降低。
在进入2000年后,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跃居世界第一,连续四年死亡超过0万人的内参被摆上总理办公桌后,整治交通运输成为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0万人,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执政者重视。
200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是3000万辆,跟美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相比有7倍差距。但美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4万人出头,而中国却是0万人,强烈反差不能不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堵住偷漏税款漏洞,从而让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为了整顿全国交通秩序,“治理超载”行动就此出台。
首先要求重新定义货车载重量划分,厂家不能再搞“大吨小标”的小动作,全部登记车辆重新核准吨位数量。其次,在全国范围公路上开展查处超载大行动,发现超载车辆一律扣车处罚,并勒令更改后才能重新上路。
如此境地下,物流领域内中卡市场开始萎缩,重卡重新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开始替代中卡,成为全国货运的主力军。
在天时方面,春兰输掉了第一仗。
祸不单行的是,在人和方面,春兰继续遭遇重创。
当其他企业只说不做低调进行B时,200年春兰高调宣传自己的B方案,一旦改制后造就大批量百万富翁的新闻,让他们成为国家国企改革的靶子,导致国家财政部叫停了各地层出不穷的B方案。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当年春兰宣布不定期推迟自己的B计划,但整个公司上下对B还是充满信心。
好不容易来到2005年,春兰准备重启B改制,没想到又遭遇“郎顾之争”,B及全员持股计划再次搁浅。
连续两次B计划夭折之后,春兰宣布无限期推迟B,春兰上下失去了进取心,可以说整个企业的精神方面垮了。
加上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美的、格力、海尔在空调领域向春兰发出围剿,企业利润一落千丈,看不到企业发展前景,许多骨干人才纷纷被对手挖角跳槽离开。
空调作为主业无法再给副业输血,春兰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少之又少,开始举步维艰。
在天时、人和都不利的条件下,春兰汽车决定继续坚持,孤注一掷打算利用仅有的资源进入市场看好的重卡行业。
作为苏南省大型国有企业,企业老总一度当属中候补委员,原以为在地利方面肯定有优势,没想到却再次遭遇滑铁卢。
2004年末已经跟外方日野汽车草签了合作协议,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管理层一致同意,圈地300亩的汽车新工厂已经先期建设,只待国家例行审批后就可以正式上马。
没想到这个被认为是十拿九稳的救命草项目,最终却黄了,被国家发改委无情驳回。
理由是丰田汽车去年并购日野汽车的股份,成为其大股东,按照中国汽车政策,日野汽车应该并入丰田汽车考量。一旦日野坚持和春兰合资,将占用丰田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合资的一个名额。
丰田商用车已经在和蜀川汽车生产考斯特中巴时使用掉了一个名额,而日野汽车在之前进入中国时也跟沈京公交成立过一家合资公司。
按照中国当前的汽车政策规定,日野并入丰田后,两者相加已经使用完两个商用车的合资名额。
如果真的要坚持春兰日野项目,日野乃至丰田必须把现有合资项目撤销后方能继续申请新合资公司。
实际上,春兰和日野的合资项目在丰田介入后,决定权已经不在他们两方手中,而是汽车大鳄丰田汽车说的算。
作为汽车巨头,丰田在中国市场总结出的一大经验,就是要跟强力本地伙伴合作,连津汽都被丰田认为是不称职,更别提春兰汽车这样的半路出家选手。
丰田不愿意撤销现有商用车合资公司,自然春兰日野汽车项目就被国家发改委打了回来,板上钉钉的汽车合资项目就此黄了,给了春兰汽车绝望一击。
实际上,丰田并非不愿意继续在中国发展商用车,而是他们心中早为日野汽车寻找好下家,就是跟日系品牌合资愉快的广汽集团。
广汽才是日野的良配,至于春兰汽车则不在丰田的考虑当中。
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都对春兰集团很不利,尤其空调主业开始面临经营压力,今年可能破天荒出现数亿亏损情况,这让春兰集团管理层打算壮士断臂,出售汽车业务止损。
在国家放开对轿车管控的背景下,力帆集团近期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就是明证,一直期待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春兰集团,最终迫于资金压力调整战略,放弃了进入轿车市场的机会,并且还打算完全撤出汽车行业。
这让任何一个熟知春兰汽车的人,都为之不胜唏嘘。
“多元化路子是对的,只是现在不合适春兰现状,我们必须重塑主业,等守好基业后再谈多元化。”
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在春兰集团一言九鼎的陶建兴发表了战略转移的谈话。
原本可以凭借中候补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也有可能凭借B改制成为国内新的亿万富翁,但阴差阳错之下这些美好愿景都离自己远去,这让陶建兴有些意兴阑珊,他也失去了进取的锐气。
既然要出售,还希望卖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春兰集团私底下开始寻找接盘者。
年内刚进行大手笔并购的中华集团,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把客车、重卡收入怀中,自然是春兰汽车理想的出售对象。
中华集团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但只是在乘用车方面有建树,今年刚进入商用车领域,春兰汽车在中卡方面的积累有助于其完善产品线。
说实话,当韩皓得知春兰集团主动联系自己,打算出售汽车业务时还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春兰跟中华集团同时进入摩托车和汽车领域,只不过中华集团运气好早早挤入了轿车领域站稳脚跟,春兰汽车的中卡在市场上也有口碑。当年在品牌价值评比时,春兰汽车可是力压华夏、中华汽车一头的存在。
只是经过几年发展,物是人非,中华集团蒸蒸日上,反而春兰铁了心要退出汽车行业。
春兰打算把汽车项目整体出售,包括工厂、工人乃至技术都一并打包,希望能通过汽车回血,为空调主业的市场竞争储备弹药。他们的汽车工厂位于苏吴省省会,中华集团在当地有一个用于生产微车的基地。如果能拿下春兰汽车的资产,倒是可以很快整合完毕。
因此,韩皓本人在经过调研后,对春兰汽车还挺有兴趣。
只不过,在价格上双方就有所差距了,春兰方面开价过高要求5个亿,理由是他们为汽车业务投入高达7个亿,现在已经开价非常优惠了。
但韩皓肯定不愿意花5个亿收购春兰这样的烂摊子,要知道春兰汽车已经深陷亏损境地,预计当年亏损超过个亿。入主后,还得负责春兰卖出去货车的售后服务,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陶建兴当然不会只找中华集团一家,他知道货卖三家才能竞高价的道理,还找了一汽、东风乃至福田这样的货车企业。
面对中华集团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一汽、东风这样的商用车巨头为了防御考虑,也对春兰汽车产生了兴趣。至于福田汽车,他们在轻型车有优势,但如果能低价拿下春兰,也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就算最后没有得手,他们也能够通过抬价给中华集团带来不小麻烦。
最终,围绕春兰汽车的归属,几大国有汽车巨头间又爆出一场暗战。